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朝晖

作者: 袁隆平;青先国;马国辉;熊绪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栽培方式;生理特性;产量;灰色关联度;两优0293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7-1032

年卷期: 2007 年 33 卷 04 期

页码: 379-3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并建立超级杂交稻集大穗与多穗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为基本模式,研究了多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两优0293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主要经济性状与实际产量、不同栽培方式与理想方式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关联最密切的性状为有效穗数,其次为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最高的栽培方式为密度18×104穴/hm2,规格33.3 cm×(10+23.3)cm的宽窄行密株错位形式,该方式的综合表现与目标栽培方式关联最紧密.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超级稻两优0293在浙江仙居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吴增琪,万宜珍,张惠琴,俞爱英,胡琴南,丁坦连. 2007

[2]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岳俊芹,邵运辉,汪庆昌,秦峰,方保停,郑飞. 2009

[3]覆膜旱植对超级杂交稻冠层生理特性的影响. 瞿华香,赵萍,刘洋. 2016

[4]不同栽培方式下“甬优8号”的产量表现与干物质积累特征. 王文青,王冬明,顾俊荣. 2017

[5]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及经济效益对比研究. 吴健强,朱速松,张大双,彭强,江学海. 2015

[6]油研10号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比较. 任廷波,赵继献. 2008

[7]白浆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性状的影响. 鹿树森,周宝库,马星竹,魏丹,赵清国,高中超,陈雪丽,杨军. 2011

[8]不同栽培方式下樱桃番茄基质栽培试验及效益分析. 冯海萍,曲继松,郭文忠,胡凤娇,吕志涛,李晓风. 2010

[9]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稻株两优4024与H优159产量形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敬礼恒,李蓉,何川,洪珊,邓化冰. 2014

[10]紫苏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田世刚,陈俊锟,沈奇,王仙萍,郭平. 2016

[11]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的影响. 郑伟,肖国滨,刘小三,叶川,肖小军,李亚贞,黄天宝,余跑兰,陈明. 2015

[12]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对镇油7号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葛永申,张丽佳,杨军,岳绪国. 2018

[13]不同栽培方式对莴笋产量的影响. 王克雄,吴利晓,张晓娟,秦爱红,关耀兵,张倩男. 2019

[14]不同节水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生育性状的影响及效益风险分析. 陈书强. 2020

[15]不同栽培方式对工业大麻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雪,王世发,王庆峰,李庆鹏,解林昊. 2019

[16]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顾大路,杜小凤,杨文飞,文廷刚,贾艳艳,钱新民,孙爱侠,施洪泉,高怀中,王伟中. 2020

[17]不同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Ⅱ优602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曾正明,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0

[18]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产的影响. 孙世海,王利英,谢世平,李树和. 2001

[19]不同栽培方式对田家紫皮大蒜产量的影响. 王一鸣,苗明军,缪鑫,宋锐,李菊,陈娟,廖继超,唐建. 2021

[20]庆阳市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两种栽培方式差异比较研究. 张文伟,李峰,耿智广,李可夫,胡新元,陆立银,慕晶,苏龙,林子君.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