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敏
作者: 李敏;赵秀梅;刘洋;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柴丽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龙江省;玉米螟;绿色防控;模式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13 年 12 期
页码: 163-165
摘要: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并呈现进一步严重发生危害态势。论述了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危害情况、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并根据不同发生程度提出了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鲜食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刘洋. 2020
[2]玉米螟在广西鲜食玉米上的危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李石初,唐照磊,杜青,磨康. 2019
[3]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高雪冬. 2021
[4]新疆主栽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抗螟性鉴定及评价. 丁新华,王志慧,贾尊尊,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杨杰,郭文超. 2022
[5]新疆玉米产区47个主栽玉米品种抗虫性评价. 库尔班妮萨·奥布力喀斯木,王俊,王志慧,丁新华,贾尊尊,付开赟,阿尔孜姑丽·肉孜,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冯宏祖,郭文超. 2021
[6]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7]松嫩平原玉米低产区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徐伟钧. 1991
[8]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杨耿斌. 2009
[9]黑龙江省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纪春学. 2012
[10]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对策及模式研究. 王麒. 2014
[11]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模式. 孙鸿雁. 2017
[12]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13]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14]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15]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苏前富,韩成伟,王巍巍,李红,宋淑云,张伟,刘影,晋齐鸣. 2009
[16]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17]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18]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柞蚕链球菌对玉米螟的感染效果. 赫英姿,宋策,宿桂梅,刘孝良,吴华. 2007
[19]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玉米螟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张效梅,王创云,孙贵臣. 2008
[20]川东地区玉米螟损失率测定与经济阈值. 徐培桢,何荣蓉,卿久龄,陈昌兰,王克钰,黄仁军.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猪肠病毒G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作者:林艳;夏嘉鑫;周远成;李敏;郑勤琴;陈莉群;岳丰雄
关键词:猪;仔猪;猪肠病毒G型;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人工感染模型;腹泻
-
贵州省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作者:唐会会;周维佳;朱速松;裴晓红;吴圣;李敏;靳颖;曾涛;江学海;李祖军;龙武华;彭强;邓茹月;李佳丽
关键词: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种质资源;对策;贵州
-
饲料添加γ-氨基丁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冬强;李敏;赵红霞;李培佳;黄文;曹俊明
关键词:黄颡鱼;γ-氨基丁酸;生长性能;消化;营养代谢基因
-
紫云英和秸秆协同还田对稻田氮素当季利用与去向的影响
作者:卜容燕;程文龙;韩上;纪根学;唐杉;胡润;李敏;王慧;朱睿;武际
关键词:紫云英;水稻秸秆;阶段供氮特性;氮肥利用效率;~(15)N同位素;氮素去向
-
不同强化处理措施生态沟渠的净化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李敏;张迎颖;王岩;张志勇;苏国东;刘海琴;宋雪飞;姜智绘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削减率;氮;磷
-
浅析"过紧日子"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洋
关键词:“过紧日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作者:杨传铭;王立志;张喜娟;杨贤莉;王洋洋;侯本福;崔士泽;李青超;刘凯;马瑞;冯延江;来永才;李红宇;姜树坤
关键词:粳稻;高密度连锁图谱;苗期;耐冷;数量性状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