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玉灿

作者: 张玉灿;李洪龙;黄贤贵;李祖亮;张伟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苦瓜;性状;遗传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350-353

摘要: 利用差异明显的6个高代自交系组配了7个杂交一代组合,观察杂交一代苦瓜的皮色、果形、瘤状、果长、果径等形态特征和主蔓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率等与双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交或反交后,F1代苦瓜的皮色介于双亲之间或偏向于浅色,果形亦介于双亲之间;尖瘤与圆瘤的正反交,F1代苦瓜均出现尖瘤,表现为尖瘤显性遗传;杂交一代主蔓第一雌花节位多数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比双亲低。主蔓35节内雌花率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向低雌花率的趋势;长形果与短形果的正反交,F1代果实均出现长形果,表现为长形果显性遗传;果径和果肉的正反交,F1代果径和果肉几乎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

分类号: S642.5

  • 相关文献

[1]2个苦瓜新组合的性状与露地栽培要点. 王青青,高安辉,査登莉,王天文,陶莲,邓英,胡华群,蔡兰. 2021

[2]苦瓜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研究. 张景云,黄月琴,万新建,关峰,涂建辉,缪南生. 2017

[3]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分析. 刘昭华,杨衍. 2011

[4]苦瓜强雌性遗传效应分析. 杨跃华,刘俊峰,杨友,董绍伦. 2015

[5]玉米雌穗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分析. 李成,王瑞莲,王学敏,王艺瑄,王兆娟,许有光,康洪彪,杨毅成. 2018

[6]唐菖蒲遗传性状分析. 邵小斌,赵统利,朱朋波,汤雪燕,孙明伟,王江英. 2019

[7]茄子苗期若干耐低温性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阎世江,张继宁,刘洁. 2020

[8]草莓杂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分析. 韦玉艳,杨洁,王丽娟. 2024

[9]冬小麦与天蓝偃麦草远缘杂交的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 畅志坚,赵怀生,李生海. 1993

[10]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利用. 李大林,张云江,付永明. 2001

[11]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 谢戎. 1997

[12]俄罗斯亚麻资源研究现状和进展. 吴广文. 2008

[13]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 谢戎,况浩池,王贵雄. 1997

[14]露地种植苦瓜搭架方式比较试验. 朱文超,王晓理,吴青青,胡明文,李正丽,来芬. 2015

[15]苦瓜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余中伟,向长萍. 2008

[16]西北地区苦瓜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黄贤贵,赖呈纯,张武君,林永胜,张伟光,张玉灿. 2017

[17]淮农长绿1号苦瓜. 赵建锋,孙玉东,王伟中,吴传万,顾大路. 2012

[18]南通地区大棚草莓/苦瓜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 2014

[19]温棚苦瓜—西甜瓜—西甜瓜一年三茬无土栽培技术. 潘廷由,梁忠明. 2012

[20]苦瓜单交种子量与亲本种子量的关系研究初报. 高安辉,蔡永强,张兴无,李兴忠,杨再英.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