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红灵

作者: 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杨世琦;赵沛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免耕;翻耕;土壤理化性状;风蚀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07 年 27 卷 09 期

页码: 3778-37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免耕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评价了不同耕作方式下与土壤风蚀相关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翻耕农田土壤风蚀量是免耕地的3~8倍,翻耕地和免耕地的地表粗糙度分别为0.032和0.417;与翻耕地相比,免耕地表层0~10cm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较多;免耕地土层0~5cm和5~10cm的土壤容重、坚实度和土壤水分都大于翻耕地,其中0~5cm、5~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坚实度分别是翻耕地的4.7、2.8倍和3.8倍。经过3年的免耕,0~5cm土层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高于翻耕土壤,有效钾含量比翻耕地增加了77%。所有测定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免耕地均高于翻耕地,在0~5cm和5~10cm土层达到5%显著水平。免耕地表层0~10cm土壤微生物量碳是翻耕地的2.1倍。

分类号: S157

  • 相关文献

[1]免耕条件下农田休闲期直立作物残茬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高旺盛,马月存,赵沛义. 2008

[2]京郊延庆康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李晓娜,武菊英,徐彪,王淑琴. 2006

[3]免耕·翻耕稻田油菜适宜播种量的研究. 任廷波,赵继献,戴祥来. 2016

[4]保护性耕作对北疆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田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杨相昆,张占琴,田海燕,魏建军. 2015

[5]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朱建义,郑仕军,赵浩宇,刘胜男,陈贵明,周小刚. 2018

[6]水稻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试验研究(英文). 高述华,丁茁荑,童辉,杨剑. 2015

[7]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8]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彭华,纪雄辉,石丽红,田发祥,刘昭兵. 2010

[9]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黄春艳,郭玉莲,王宇,黄元炬,朴德万,苏保华,徐充. 2016

[10]四川省小麦田不同耕作方式下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11]稻田免耕节水栽培对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易祖凡,颜友良,李明德. 2003

[12]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2012

[13]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2017

[14]水稻土厌氧氨氧化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孙梅,聂三安,龙泽东,李超,王华,肖小平,罗尊长,孙耿. 2022

[15]桂西北石山地区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比试验. 刘永贤,曹龙,刘桂花,韦爱兰. 2009

[16]稻-油轮作连续免耕直播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杜兴彬,罗利军,陈晨,李双喜,刘国兰,王飞名,张安宁,顾晓君,余新桥. 2013

[17]宁夏中部干旱带旱地玉米覆膜免耕对土壤典型理化性状影响研究. 杜建民,李浩霞,李海洋,郭永忠. 2016

[18]聚丙烯酰胺对防治风蚀效果的研究. 张俊生,云水,D. V. Armbrust. 2000

[19]阴山北麓防风蚀荒漠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策略. 赵举,妥德宝,赵沛义. 2003

[20]风蚀对土壤养分再分配和生产力的影响. Francis J.Larney,Murray S.Bullock,H.Henry,谢立亚.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