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荷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杰
作者: 徐杰;袁理春;石瑶;孙宏伟;张云波;周琼;宁德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阳荷;玉米;间作;高产栽培
期刊名称: 种子科技
ISSN: 1005-2690
年卷期: 2024 年 014 期
页码: 46-48
摘要: 为了解决粮经作物争地问题,同时满足农户粮食丰产与经济增收,实施作物间作,优化种植方式,是重要途径,也是主要途径。利用高矮物种间互作与阳荷对生长环境需求相耦合的原理,开展阳荷间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研究。介绍了集种植区域、地块及品种选择、地块整理、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及初加工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以期对阳荷间作玉米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分类号: S513%S647
- 相关文献
[1]对胶园间作木薯的思考及展望. 黄洁,周建国,林世欣,陈运灿,刘芯晓,李学. 2014
[2]阳荷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吴金平,张静柏,郭凤领,陈磊夫,陈佩和,邱正明. 2014
[3]玉米平作膜上精播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刘玉涛,梁金国,杨慧莹,王宇先,连永利,张树权. 2013
[4]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冯良山,孙占祥,曹敏建,侯志研,惠成章,刘洋,李金凤. 2009
[5]新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米热古力·吐米尔,张彦红. 2019
[6]玉米新品种晋单80号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 杨书成,樊智翔,安伟,马海林,米小红. 2012
[7]玉米皖玉4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报. 童有才,左晓龙,张会南,刘玉恒. 1996
[8]浅议近十年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成就. 王安乐,孙振纲. 2001
[9]密植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刘志新,胡景龙,刘晓娟,董礼华,牟喜涛. 2007
[10]玉米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作物全息栽培学的应用. 刘峰. 2000
[11]优质玉米新品种辽单4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白石,张丽颖,刘志新,张书萍,孙楠. 2010
[12]玉米新品种晋单7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示范. 程宏,郑联寿,陈喜明. 2013
[13]高纬寒地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吕晓丽. 2006
[14]玉米品种“京单28”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卫红,杨国航,刘春阁,周淑伶. 2008
[15]耐密型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 李启辉. 2016
[16]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路海东,薛吉全,赵明,马国胜. 2006
[17]大同盆地内陆苏打盐化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斌,张强,黄高鉴,李磊,孙捷,聂督. 2014
[18]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分析. 高瑞红. 2017
[19]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的理论分析. 梁亚超,于桂霞,杨殿荣,张树全,张广柱,刘玉涛. 1993
[20]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eDNA监测空间分辨率量化方法研究-以长江中游干流平水期为案例
作者:杨海乐;许兰馨;周琼;刘志刚;吴金明
关键词:环境DNA监测;空间分辨率;可信度与覆盖度;流域生物信息流;流域生态学
-
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乌天麻生物学效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丽;许宗亮;杨天梅;左应梅;石瑶;张金渝
关键词:乌天麻;相对含水量;蜜环菌人工菌棒;生物学效率;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
-
蜜环菌人工菌棒基质碳氮比对乌天麻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丽;杨天梅;石瑶;左应梅;杨美权;张金渝
关键词:乌天麻;蜜环菌人工菌棒;基本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营养评价
-
广西五指毛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
作者:陈庆梅;周琼;庾韦花
关键词:五指毛桃;产业发展;SWOT法;建议;广西
-
云南地区白及林下种植现状及技术要点
作者:甘开涛;胡明举;董志渊;石瑶;丛琨;杨丽英;袁理春;王家金;石亚娜
关键词:白及;林下种植;云南
-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轮作休耕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
作者:南镇武;刘柱;孟维伟;代红翠;徐杰;王娜;刘灵艳;王旭清;刘开昌
关键词:黄河下游;轮作休耕;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真菌功能
-
当归早期抽薹综合控制技术
作者:蜂述先;杨鹏;石瑶;胡明举;杜彩艳;袁理春
关键词:当归;早抽薹;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