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NA监测空间分辨率量化方法研究-以长江中游干流平水期为案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海乐

作者: 杨海乐;许兰馨;周琼;刘志刚;吴金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环境DNA监测;空间分辨率;可信度与覆盖度;流域生物信息流;流域生态学

期刊名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ISSN: 1004-8227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855-8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eDNA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生生物种类组成监测和种群健康监测的效率,而eDNA监测的空间分辨率未量化阻碍了常态化系统化eDNA监测的实施。为了量化eDNA监测的空间分辨率,探索建立了一个基于流域生物信息流分析框架和eDNA监测空间分辨率概率化表述的量化方法,并在长江中游开展了案例研究。2020年6月(平水期)在长江中游设置30个采样断面,断面间隔在30 km左右,开展eDNA采样,进行高通量测序(原核生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真核生物用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子测序),根据流域生物信息流分析框架计算eDNA所能监测到的生物信息输移的量化特征,确定eDNA监测空间分辨率(系列)值及其可信度、覆盖度。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平水期,eDNA监测原核生物达到90%以上覆盖度对应的空间分辨率为27 km(可信度为84.18%),监测真核生物达到90%以上覆盖度对应的空间分辨率为6 km(可信度为41.38%),达到80%以上覆盖度对应的空间分辨率为13 km(可信度为50.64%);监测原核生物达到90%以上可信度对应的空间分辨率为58 km(覆盖度为82.30%),监测真核生物达到90%以上可信度对应的空间分辨率为78 km(覆盖度为38.61%),达到80%以上可信度对应的空间分辨率为50 km(覆盖度为49.70%)。研究结果可为其它eDNA监测空间分辨率估算工作提供方法借鉴,为长江中游eDNA监测断面设置提供量化参考。

分类号: X835

  • 相关文献

[1]模拟计算平行样对自上游到下游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的影响. 杨海乐,张辉,吴金明,李君轶,王成友,杜浩,危起伟. 2022

[2]模拟计算平行样对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的影响. 杨海乐,张辉,吴金明,李君轶,王成友,杜浩,危起伟. 2022

[3]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提取果树单木树冠信息. 陈日强,李长春,杨贵军,杨浩,徐波,杨小冬,朱耀辉,雷蕾,张成健,董震. 2020

[4]定位尺度和像元空间关系对GF-1亚像元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吴尚蓉,陈仲新,任建强,周清波,黄青. 2016

[5]基于Sentinel-2影像分辨率提升的西南山区油菜作物识别研究. 欧嫣然,王克晓,虞豹,黄祥,王茜. 2020

[6]基于Softmax分类器的小春作物种植空间信息提取. 蒋怡,黄平,董秀春,李宗南,王昕,魏来,邱金春.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