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扬麦18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变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彩仙

作者: 杨彩仙;张敏;李博;张硕;徐乐;徐延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辐射诱变;高能混合粒子场;小麦;突变体库

期刊名称: 大麦与谷类科学

ISSN: 1673-6486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01 期

页码: 23-27,35

摘要: 高能混合粒子场是一种地面模拟太空辐射的新型电离辐射.突变体库是创制新材料、解析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基础.采用78.1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扬麦18种子15 000粒,M1代致死率为46.76%,在M2代获得7 986株成熟单株.经筛选得到451株突变体,包括叶部、株型、穗部、生育期、抗病性和籽粒6种突变类型,总突变频率为5.65%,这些材料为小麦基因功能研究和新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辐射诱变创制水稻新种质研究进展及浙粳99突变体库的建立. 柳梦林,张萍,叶胜海,翟荣荣,叶靖,朱国富,张小明. 2021

[2]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家才,张少平,王成社,赵世荣. 2006

[3]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2008

[4]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 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2016

[5]~(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的诱变效应. 宋军,徐利远,陈谦,张莲,余桂容. 2015

[6]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徐利远,瞿世洪,余桂容,尹春蓉,岳春芳. 2000

[7]优质小麦“农大179”辐射诱变M_2代RVA参数的变异分析. 王彩萍,左联忠,许琦,徐杰,刘春雷,黄峰,尤明山,李保云,刘广田. 2007

[8]辐射诱变与离体培养相结合选育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孙光祖,陈义纯,张月学,王广全,唐凤兰,李忠杰,阎文义. 1993

[9]M_2代穗选法筛选小麦产量构成性状的效果. 缪炳良,柳学余,莫建华,崔叶龙. 1992

[10]小麦辐射诱变筛选高蛋白基因型. 缪炳良,柳学余,周华平. 1988

[11]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后紫花苜蓿M_1,M_2两代表型数据分析.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张海玲,李佶恺,刘慧莹,张强. 2012

[12]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李佶恺,张海玲,刘慧莹. 2012

[13]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对紫花苜蓿的诱变效应. 尚晨,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李集临,徐香玲,刘录祥. 2008

[14]高能混合粒子场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赵金涛,郭新梅,裴玉贺,赵美爱,孙欣欣,任瑛,刘录祥,宋希云. 2014

[15]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产量性状遗传效应研究. 尚晨,韩贵清,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刘凤歧. 2011

[16]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紫花苜蓿品质变异的比较分析. 尚晨,张月学,李集临,徐香玲,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刘录祥. 2008

[17]水稻突变体对镉的反应及其对镉的积累、分配特性. 何俊瑜,朱诚,蒋德安,陈静,孙宗修. 2004

[18]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分析. 王梅娟,李坡,吴敏,范永山,谷守芹,董金皋. 2012

[19]洋葱伯克霍尔德菌T1828和ZWL15-Tn5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初探. 刘好桔,钟义军,饶志强,葛岚,吴晓玉. 2014

[20]镉胁迫下敏感水稻突变体的抗氧化应答. 林冬,朱诚,胡国成,孙宗修.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