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胚小叶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月婷

作者: 张月婷;黄家权;晏立英;雷永;廖伯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胚小叶;基因型;再生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4 期

页码: 389-3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成熟花生种子的胚小叶为外植体,建立一套高效的花生再生体系,为进行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胚小叶再生能力差异显著,以丰花2号为最佳基因型。诱导培养基MSB+6-BA7mg/L+NAA 0.6mg/L+AgNO32mg/L对丰花2号不定芽诱导和分化具有较好的效果,成苗率可高达57.22%;最适宜的分化和伸长培养基为MSB+6-BA 3mg/L;在生根培养基MSB+NAA 1.5mg/L(或1mg/L)中,再生幼苗96%以上可生根。再生植株经炼苗后移栽,90%以上可正常生长。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不同花生品种再生体系的建立. 徐娟,张廷婷,张甲佳,王昭静,李林,单世华. 2014

[2]花生胚小叶外植体再生影响因素研究简报. 李春娟,单世华,万书波,许婷婷,严江,姜东亮,姜常松. 2005

[3]平阳霉素诱导花生胚小叶再生体系的抑制探析. 崔雪艳,孙继军. 2016

[4]不同花生品种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研究. 张甲佳,张廷婷,徐娟,胡述浩,单世华,郑奕雄. 2014

[5]花生胚小叶的离体再生及筛选压力选择. 张月婷,桂大萍,黄家权,雷永,晏立英,姜慧芳,廖伯寿. 2012

[6]用于遗传转化的花生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何新民,王兴军,唐洲萍,唐荣华. 2009

[7]不同黄瓜基因型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若纬,顾兴芳,王烨,张圣平,张宝玺. 2010

[8]新疆甜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李建平,危晓薇,郝晓燕,陈勋基,足木热木·吐尔逊,黄全生. 2010

[9]芝麻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苗红梅,琚铭,魏利斌,马琴,张海洋. 2012

[10]花生未成熟胚培养与植株再生. 瞿桢,吴新镛,周蓉,廖伯寿. 1993

[11]花生组培再生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苗利娟,黄冰艳,张新友,董文召,刘娟,秦利,张俊,齐飞艳,石磊. 2017

[12]高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花生对氮素利用的差异. 郑永美,孙秀山,王才斌,郑亚萍,吴正锋,孙学武,于天一,沈浦. 2016

[13]16份花生品种(系)油酸含量及FAD2基因型鉴定. 王菲菲,张胜忠,胡晓辉,苗华荣,许林英,吴兰荣,李春娟,陈静. 2022

[14]EMS诱变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响应条件分析. 杨秀丽,宁东贤,赵玉坤. 2018

[15]花生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初报. 尤淑丽. 2014

[16]基于产量的花生基因型耐湿涝性综合评价. 邹冬生,刘登望,刘飞,张武汉,孙玉桃,周孟辉,杨光立,彭科林. 2004

[17]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应旺,万书波,吴兰荣,吴正锋,孙奎香,孙学武,冯昊,王才斌. 2010

[18]花生萌发至苗期耐盐胁迫的基因型差异. 慈敦伟,戴良香,宋文武,张智猛. 2013

[19]不同基因型花生磷素转运特性及磷效率研究. 于天一,孙学武,王才斌,孙秀山,冯昊,郑永美,吴正锋,沈浦,郑亚萍. 2015

[20]赤霉素、光照及基因型对花生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熊发前,唐秀梅,钟瑞春,贺梁琼,李忠,韩柱强,唐荣华.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