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鲜叶滚筒分级机的研制与参数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士伟

作者: 高士伟;叶飞;滕靖;龚自明;桂安辉;张强;崔清梅;戴居会;梁金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鲜叶;滚筒分级;目标芽叶;分级率;参数

期刊名称: 茶叶通讯

ISSN: 1009-525X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436-4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新研制的滚筒分级机,以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的混合鲜叶为原料,先后优化了滚筒分级机的集叶区域,同时比较了不同形状(正方形、椭圆形和六边形)和不同面积(3.5~8.0 cm~2、4.5~10.0 cm~2和5.5~12.0 cm~2)的筛孔、不同倾角(4.5°、5.5°、6.5°、7.5°和8.5°)和不同转速(12 r/min、14 r/min、16 r/min、18 r/min和20 r/min)对鲜叶分级效果的影响,最后比较了不同鲜叶分级机的设备特性和分级效果。结果发现:新研制的滚筒分级机配备六边形筛孔,筛孔面积4.5~10.0 cm~2,倾角5.5°,转速16 r/min,目标芽叶分级率超过85%,该分级机操作简单,噪音小,分级率较高,为鲜叶品质提升与茶叶加工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技术。

分类号: TS272.3

  • 相关文献

[1]麦苗鲜叶产量及刈青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陶红,乔海龙,沈会权,陈晓静,陈和,陈健,臧慧,卞同洋. 2009

[2]信阳毛尖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养分分析. 张巧萍,刘华山,张玉亭,邹庆鹏,李太魁,寇长林,吕立哲,聂胜委. 2014

[3]不同品种茶树对氟富集的差异研究.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2018

[4]鲜叶制备冷泡绿茶的工艺优化. 杨婷. 2019

[5]再谈乙酰甲胺磷在茶叶生产上的推广使用兼与李宁尔同志商榷. 陈宗懋. 1982

[6]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Ⅱ.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品质的关系. 杨亚军. 1991

[7]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8]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2023

[9]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 林智,尹军峰,吴剑民,汤玉平,谭俊峰,权启爱. 2004

[10]《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五讲贮青与萎凋设备. 陈尊诗. 1988

[11]茶叶研究需要开辟创新领域. 阮建云. 2007

[12]春茶上市;仔细挑. 江和源. 2006

[13]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Ⅰ.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 杨亚军. 1990

[14]海口产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丹,江芊,祁立新,赵海鹏,陈晓鹭,于福来. 2022

[15]‘黔茶1号’鲜叶挥发性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分析. 马驰宇,方仕茂,姚键梅,刘惠芳,刘垚果,雷志伟,杨文,陈瑶. 2023

[16]无公害茶叶加工. 刘新. 2001

[17]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宋振硕,陈键,陈林,张应根,王丽丽,杨军国. 2014

[18]“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与西湖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的联结. 鲁成银. 2015

[19]茶学科与茶产业的关系与“看茶做茶”. 江用文. 2007

[20]茶叶中铅的污染途径初探. 陈利燕,鲁成银,刘汀.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