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野血牦牛与家养牦牛血液代谢组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洛桑顿珠

作者: 洛桑顿珠;俄广鑫;张强;平措占堆;王洪壮;次旦央吉;巴桑旺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牦牛;代谢组;化学衍生物;高原适应性;质谱技术

期刊名称: 西藏农业科技

ISSN: 1005-2925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44-49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质谱技术鉴定野血牦牛与家养牦牛血清中化学衍生物的差异,以明确长期受到高原生态环境自然选择下,野血牦牛更优环境适应性的代谢机制。本研究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西藏阿里改则县的5头野血牦牛和5头家养牦牛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功能分析,共鉴定到574个代谢相关化学衍生物质,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1种代谢物质差异显著,较家养牦牛,野血牦牛有7类化学代谢物(邻甲氧基苯甲酸、9,12-十八碳二烯酸、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等)显著上调,14类化学代谢物(前列腺素E2、氧化三甲胺、羟基二十碳五烯酸等)显著下调。其中7类化学衍生物(5-羟基吲哚-3-乙酸、鸟苷、尿素、前列腺素E2、皮质醇、5-甲氧基色胺、3-甲基吲哚)富集于31个KEGG信号通路,包括组织系统(Organismal Sysyems)、代谢(Metabolism)、人类疾病(Human Disease)、环境信息过程(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本研究通过代谢组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野血牦牛优异的环境适应性代谢基础,同时鉴定到野血牦牛中富含一系列(鸟苷、5-甲基-2-脱氧饱苷、邻甲基苯甲酸等)已明确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的化学衍生物,为今后开发抗高原病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分类号: S823.85

  • 相关文献

[1]牦牛肺脏高原适应性的结构研究. 陈秋生,冯霞,姜生成. 2006

[2]藏羊和牦牛的生理特征及高原适应性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德吉,孙珂欣,罗琪,阿旺措吉,王小龙,吴玉江. 2022

[3]质谱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谷麟,程逸凡,杨光昕,汤云瑜,王守英,丁书海,席寅峰,汪珑珑,沈晓盛,孔聪. 2023

[4]生物质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杨倩,王丹,常丽丽,孙勇,靳翔,王旭初. 2015

[5]质谱成像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唐雪妹,谢书越,黄玉芬,万凯,王富华. 2019

[6]裂腹鱼类系统进化及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马宝珊,魏开金,赵天一,裴福成,霍斌. 2023

[7]基于线粒体ATP6及Cytb基因多态性研究藏山羊高原适应性. 邓娟,张红平,余佳林,宋天增,李利. 2020

[8]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张天留,高雪,徐凌洋,陈燕,张路培,朱波,高会江,李俊雅. 2020

[9]干旱胁迫下高羊茅叶片的代谢组学分析. 李小冬,王小利,王茜,张瑜,蔡璐. 2016

[10]低氮胁迫对高羊茅IAA生长素代谢组影响的研究. 李小冬,舒键虹,王茜,陈莹,吴佳海,蔡一鸣,王小利. 2016

[11]盐胁迫条件下长白10号水稻籽粒中差异代谢物的分析. 张桂云,朱静雯,孙明法,严国红,刘凯,宛柏杰,代金英,朱国永. 2021

[12]粒径对平菇栽培用玉米芯发酵料代谢物的影响. 刘芹,胡素娟,孔维丽,崔筱,袁瑞奇,孔维威,邱立友. 2021

[13]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马齿苋根茎叶中类黄酮代谢. 张少平,邱珊莲,黄惠明,张帅,林宝妹,洪佳敏,郑开斌. 2021

[14]枇杷花发育进程中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 徐红霞,李晓颖,陈俊伟. 2020

[15]转色期葡萄果肉代谢组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张坤,王玉安,郝燕. 2020

[16]采用UPLC-MS/MS技术分析‘枸头橙’针刺和枝代谢物. 孙立方,柯甫志,聂振朋,王平,孙建华,徐建国. 2020

[17]辣椒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和代谢物组成研究进展. 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王立浩,张宝玺. 2019

[18]水稻–冬季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模式对水稻齐穗期根际土壤代谢组表达特征的影响. 王孟佳,冯向前,马横宇,刘元辉,褚光,徐春梅,章秀福,王丹英,陈松. 2023

[19]遮阴对柠檬香茅类黄酮及其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张少平,鞠玉栋,李洲,练冬梅,吴松海,赖正锋,洪建基. 2023

[20]代谢组学揭示水稻-稻瘿蚊互作的潜在生化标识物. 陈灿,张宗琼,夏秀忠,杨行海,农保选,张晓丽,徐志健,李丹婷,郭辉,冯锐.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