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施赤霉素对甜高粱控蘖效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金梅

作者: 李金梅;张伟;赵威军;邵荣峰;卜华虎;王花云;薛丁丁;张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高粱;赤霉素;苗期分蘖数;倒伏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9 年 22 期

页码: 10-13

摘要: 为了研究喷施赤霉素溶液对甜高粱田间分蘖数和倒伏的影响,试验以‘晋甜杂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6叶期5个时期叶面喷施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400、500、750、1000 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后,甜高粱苗期分蘖数显著减少,不同处理时期间,6叶期分蘖数最少;在5个喷施时期内,处理间最少分蘖数分别较对照减少32.2%、30.6%、25.8%、43.5%、89.5%,最佳控蘖浓度均在250~300 mg/L范围内;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分蘖数与田间倒伏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喷施赤霉素可以显著增加甜高粱生物产量,但是控蘖效果越明显增产效应越弱,且本试验各处理并未造成减产。因此,甜高粱6叶期喷施250~300 mg/L的赤霉素水溶液可以有效控制甜高粱苗期分蘖数,增加其抗倒伏性,并且较对照产量保持稳定。

分类号: S566.5

  • 相关文献

[1]烯效唑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倒伏率的影响. 张伟,张阳,赵威军,邵荣峰,卜华虎,常玉卉,李金梅,王花云. 2017

[2]不同温度和处理对甜高粱茎秆贮存效果的影响. 王斐,何振富,陈平,贺春贵. 2021

[3]不同种植密度下稀施保对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杨文飞,贾艳艳,侍瑞高,文廷刚,顾大路,杜小凤,吴传万,王伟中. 2021

[4]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倒伏率的关系. 邓妍,王创云,赵丽,张丽光,郭虹霞,王陆军,牛学谦,王美霞. 2017

[5]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淮井灌区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 张伟强,赵犇,秦安振,宁东峰,孙彬,丁鹏飞,刘见,臧海涛,刘战东,肖俊夫. 2019

[6]播期和播量对成都平原"英迪米特"燕麦饲草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景婷婷,旦增塔庆,任淑娉,王登平,张新全,杨盛婷,陈仕勇,黄琳凯. 2019

[7]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技术研究与集成. 杨晓贺,王平,顾鑫,赵海红,姚亮亮,刘伟,申宏波,张瑜,丁俊杰. 2017

[8]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邓妍,王创云,郭虹霞,张丽光,赵丽,王陆军,牛学谦,王美霞. 2017

[9]试论我国高梁产业发展-三论甜高梁能源业的发展. 卢庆善,张志鹏,卢峰,王艳秋. 2009

[10]新高粱4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冯国郡,涂振东,郭建富,再吐尼古丽·库尔班,叶凯. 2009

[11]海涂米草、水稻、甜高粱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Ⅲ). 戴晖,陈启康,顾拥建,沙文锋,朱娟. 2012

[12]江苏沿海地区甜高梁超高产栽培技术. 吴承东,赫明涛,王军,张明,王志春,王春云,耿安红. 2013

[13]盐分胁迫及外源GA_3调节对甜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 敖雁,宋旭东,安琳琳,陆世渊,周桂生. 2016

[14]浅谈甜高粱的利用价值. 刘晓辉,高士杰,杨明,邓日烈,刘丽屏. 2006

[15]新疆甜高粱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及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 冯国郡,王兆木,贾东海. 2008

[16]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辽甜3号. 王德生. 2012

[17]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展甜高粱生产. 王兆木,涂振东. 2005

[18]青饲甜高粱优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杨义成,熊先勤,卢敏,韩永芬,娄秀伟. 2007

[19]开发利用甜高梁解决能源危机确保粮食安全―《甜高粱》评介. 冯凌云. 2008

[20]甜高粱的饲用价值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邵丽玮,安永福,王晓芳,符乐,张秀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