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秸秆颗粒还田对小麦-玉米系统作物产量与土壤呼吸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莉

作者: 张莉;王婧;逄焕成;张珺穜;郭建军;董国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颗粒还田;麦玉系统;作物产量;土壤呼吸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565-5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秸秆直接还田易造成土秸混合度差、秸秆腐解慢和幼苗群体质量差等问题,不利于作物稳产和增产.秸秆颗粒具有还田性能好、还田质量高的优点,但还田后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碳排放特征的影响仍不清楚.通过田间微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和常规粉碎还田为对照,分析了秸秆颗粒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产量、还田一年内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为改进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颗粒还田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产量,其周年作物产量较秸秆不还田和常规粉碎还田分别显著提高14.0%和5.8%.秸秆颗粒还田促进土壤碳排放,其小麦生长季和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和碳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与常规粉碎还田相比,秸秆颗粒还田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和碳累积排放量15.2%和8.9%,但夏玉米生长季两者无显著差异.此外,秸秆颗粒还田降低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指数(Q_(10)),提高了土壤碳排放效率.与秸秆不还田和常规粉碎还田相比,秸秆颗粒还田土壤呼吸敏感指数显著降低22.6%和10.1%,周年土壤碳排放效率提高2.3%和1.9%.可见,秸秆颗粒还田短期内显著促进土壤碳排放,但由于较高的作物产量,其碳排放效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在黄淮海粮食主产区,秸秆颗粒还田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秸秆还田方式,但其土壤碳排放的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分类号: S512.11`S513

  • 相关文献

[1]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莉,王婧,逄焕成,张珺穜,郭建军,董国豪,丛萍. 2017

[2]毛竹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雷海清,傅懋毅,李正才,童龙. 2012

[3]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温超,陈海军,晔薷罕,张璞进,木兰,单玉梅. 2016

[4]施肥对生长期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雷海清,傅懋毅,谢锦忠,李正才,张玮,童龙,胡露云. 2012

[5]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刘瑜,褚贵新,梁永超,李俊华,王飞. 2010

[6]保护性耕作对黄土旱塬箭筈豌豆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杜珊珊,杨倩,张清平,王涛,沈禹颖. 2015

[7]黄土高原不同地形封育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与影响因子分析. 李志刚,侯扶江. 2010

[8]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王新友,马全林,靳虎甲,樊宝丽,张进虎,林慧龙. 2019

[9]黄土高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对刈割的响应. 康颖,侯扶江. 2011

[10]管理方式与地形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李志刚,侯扶江. 2009

[11]海拉尔地区苜蓿栽培草地土壤呼吸特性研究. 徐丽君,辛晓平,郭明英,杨桂霞. 2010

[12]长期棉花连作对北疆棉区土壤生物活性与酶学性状的影响. 刘瑜,梁永超,褚贵新,冶军,刘涛,郑旭荣. 2010

[13]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旭东,沈晓坤,张春平,傅华. 2014

[14]黄土旱塬区免耕玉米田土壤呼吸对降雨的响应. 杜珊珊,丁新宇,杨倩,张清平,沈禹颖. 2016

[15]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的土壤呼吸与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张新杰,韩国栋,丁海君,张睿洋,王忠武. 2015

[16]施肥对高粱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严俊霞,张媛,焦晓燕. 2019

[17]果园垄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帆,王晨冰,赵秀梅,王发林. 2018

[18]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 陈宝玉,王洪君,杨建,刘世荣,葛剑平. 2009

[19]秸秆还田对棕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栗杰,刘慧,董静超,王觊琼,张大庚. 2019

[20]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丁新宇,王自奎,杨轩,杜珊珊,沈禹颖.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