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根农杆菌诱导大豆毛状根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宗晓秋

作者: 张东升;黄文坤;彭焕;彭德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毛状根;大豆孢囊线虫;发根农杆菌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6 期

页码: 45-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选取中国大豆品种中黄13、黑豆44和黑豆51的子叶为外植体材料,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菌株诱导3个大豆品种产生毛状根,通过β-葡聚糖苷酶(GUS)染色进行转化效率检测。结果表明:在25℃、12h/d黑暗培养条件下,黑豆44上诱导的毛状根数量最多,显著多于中黄13和黑豆51;黑豆44诱导的毛状根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中黄13,但与黑豆51没有显著差异;光照或黑暗培养对中黄13产生毛状根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黑豆44和黑豆51在黑暗培养条件下子叶产生的毛状根数明显高于光照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毛状根数;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能侵染3个大豆品种的毛状根,其中对黑豆51的侵染效率显著高于黑豆44和中黄13,侵染位点主要位于根系的生长点。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发根农杆菌介导不同基因型大豆转化效率的筛选. 李锦锦,王昉,张万科,文自翔,李海朝,袁道华,李金英,张辉,杨青华,卢为国. 2012

[2]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箭筈豌豆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梅错,刘志鹏. 2020

[3]川黄柏毛状根的诱导及活性成分的产生. 苟小军,吴洁,阎文昭,马先军,杨毅. 2006

[4]三裂叶葛毛状根的诱导及葛根素的产生. 刘士平,沙爱华,薛艳红,李金泉,宋志红. 2006

[5]乌拉尔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 郭生虎,王敬东,马洪爱. 2012

[6]乌拉尔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离体培养. 郭生虎,王敬东,马洪爱. 2014

[7]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转化康乃馨初步研究. 范惠琴,姚泉洪,彭日荷,黄晓敏,李贤. 2001

[8]发根农杆菌诱导毛状根合成次生代谢物的研究及应用. 赵书君,赵凯歌,杨建峰,邬华松. 2023

[9]植物毛状根的诱导及应用. 王成龙,周美亮,邵继荣,吴燕民. 2015

[10]花生毛状根诱导及其体外培养. 刘杰,任艳,张宗申,袁美,李双铃,禹山林. 2012

[11]发根农杆菌Ri质粒T-DNA对杜仲的遗传转化研究. 孙雁霞,吴洁,阎文昭,徐作英,张海强. 2008

[12]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 赵兴坤,孙昊,杨丽云,罗丽娟,刘攀道. 2023

[13]发根农杆菌对非洲紫罗兰的转化初报. 廖飞雄,张春荣,李玲. 2004

[14]发根农杆菌对栝楼的遗传转化. 宁志怨,董玲,陈静娴,廖华俊,江芹,张永娣. 2007

[15]棉花发根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生根优化. 汪炜檬,魏云晓,唐云霓,刘苗苗,陈全家,邓晓娟,张锐. 2025

[16]发根农杆菌侵染大豆产生发根的研究. 李泉木,朱筠,曹越平. 2012

[17]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组合”植株的高效创建方法与利用. 何晓兰,张大勇,易金鑫,徐照龙,刘晓庆,许玲,黄益宏. 2013

[18]过表达GmNHX1基因提高大豆根系的耐盐性. 王敏娟,侯文胜,王庆钰,林汉明,韩天富. 2011

[19]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病的生化反应. 王连铮,陈品三. 1997

[20]施麦粒提高淡紫拟青霉对大豆孢囊线虫田间防效. 马承铸,顾真荣.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