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化剂及其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成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彦强

作者: 尹彦强;黄旭雄;李伟微;施兆鸿;华雪铭;杨志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小新月菱形藻;强化剂;成活率;脂肪酸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09 年 18 卷 05 期

页码: 532-5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5%。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27%、1.80%和8.61%,PUFA含量为26.00%。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73%~13.47%、1.41%~1.46%和17.04%~17.96%,PUFA含量为39.36%~40.82%。精制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4.58%~17.00%、1.48%~2.78%和30.24%~31.93%,PUFA含量为55.53%~59.32%。混合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3.34%~14.13%、1.38%~1.42%和24.88%~26.60%,PUFA含量为48.87%~50.70%。综合考虑轮虫成活率及脂肪酸组成,采用0.35 g/L精制鱼油或0.25 g/L混合鱼油强化银鲳仔鱼的饵料轮虫是合适的。

分类号: S963.1

  • 相关文献

[1]南极大磷虾粉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陆建学,林听听,黄艳青,高露姣,夏连军,周凯,龚洋洋. 2012

[2]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吕延红,于忠利,王建钢,乔振国,张胜负. 2009

[3]四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马帅,曲良,李晓红,唐学玺,肖慧. 2015

[4]2种培养方式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唐亚鹏,王瑞旋,黄建华,杨丽诗,江世贵,林黑着,王国福. 2019

[5]硅缺乏调控小新月菱形藻中心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李亚军,何金曼,张秀霞,邓晓东. 2025

[6]卤虫卵孵化强化剂的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 王彩理,滕瑜,乔向英,朱伯清. 2004

[7]大豆水解蛋白的特胜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赵贵兴,陈霞,孙子重. 2006

[8]大豆水解蛋白调味料研制. 赵贵兴,陈霞. 2002

[9]卤虫卵孵化强化剂的初步研究. 王彩理,滕瑜,乔向英,朱伯清. 2003

[10]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O.F.Müller)土池大面积培养技术. 王建钢,夏连军,陆建学. 2003

[11]两种桡足类对蟹苗池中轮虫的影响及其控制与利用. 张清靖,周竹君,朱华. 2005

[12]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王金秋,徐兆礼,石椿,陈亚瞿. 2002

[13]轮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陆建学,夏连军,周凯. 2007

[14]饵料中添加鱼油型HUFA强化剂对褶皱臂尾轮虫生产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黄旭雄,施兆鸿,周洪琪,袁灿东,孙玉鑫. 2007

[15]不同饵料密度和盐度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 刘毅,崔宇翔,罗颖,祁洪芳,杨建新,吴洪芳,曲疆奇,张清靖. 2023

[16]真鲷饵料生物褶皱臂尾轮虫和眼点拟微绿藻的大量培养. 刘新富,雷霁霖,刘忠强,柳学周. 2000

[17]褶皱臂尾轮虫的干酵母工厂化培养技术. 夏连军,黄宁宇,陆建学,董娟. 2004

[18]温度对低盐驯化褶皱臂尾轮虫生活史参数的影响. 崔宇翔,张树林,刘毅,罗颖,祁洪芳,杨建新,吴洪芳,张清靖. 2022

[19]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孙迪杰,刘娟然. 1993

[20]青海诺木洪河北杨扦插育苗试验. 白生宏,樊光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