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国家审定冬油菜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芳

作者: 张芳;赵永国;谷铁城;张冬晓;刘凤兰;郭瑞星;付桂萍;张学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国家审定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239-2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2001-2010年间全国审定的205份冬油菜品种按"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进行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统计和对比分析,并对14个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种子产量由"十五"期间平均2 388.78kg/hm2增加到"十一五"期间2 670.13kg/hm2,增幅达11.12%,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3个产量因子的增幅分别为4.03%、0.36%和7.10%,表明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油菜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分析发现,"十五"期间油菜产量与每角粒数、分枝数、增产点率和生育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另外,"十一五"期间油菜产量还与单株角果数(r=0.38)达到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十五"期间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强的性状分别为:菌核病病株率、菌核病病情指数、病毒病病情指数、病毒病病株率、每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十一五"期间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高的性状分别为:每角粒数、菌核病病株率、株高、生育期、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不同熟期"川油"系列甘蓝型油菜品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郑本川,张锦芳,蒋俊,崔成,柴靓,黄友涛,周正鉴,李浩杰,蒋梁材. 2022

[2]甘蓝型油菜矮秆新品系DW871在两环境下收获指数及相关性状分析. 李盼,李超,张瑞茂,罗京,张显强. 2020

[3]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 黄郢,赵培森,谢伶俐,徐劲松,程勇,张学昆,许本波. 2024

[4]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锦芳,蒲晓斌,李浩杰,张启行,蒋梁材. 2007

[5]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2004

[6]甘蓝型油菜种子性状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黄桃翠. 2014

[7]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马巧云,王汉霞,单福华,田立平,侯淑敏,张风廷. 2019

[8]东北春谷区近年来谷子育成品种的评价. 李志江,马金丰,李延东,李祥羽,刁现民,张婷. 2017

[9]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 张艾英,刁现民,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李瑜辉,程丽萍,吴引生,张莉. 2017

[10]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佟汉文,彭敏,刘易科,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高春保. 2018

[11]2001~2012年贵州省油菜区试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趋势分析. 李其义,黄贵民,魏忠芬,王军. 2013

[12]2001-2009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材料分析. 李丹,刘凤兰,伍晓明,陈碧云,闫贵欣,曾长立,付桂萍,吕培军. 2011

[13]2001—2010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分析. 王伟荣,陈旭,杨立勇,李延莉,蒋美艳,李秀玲,孙超才,施月欢. 2012

[14]中国杂交稻在马达加斯加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蔡海亚,刘国湘,游艾青,徐得泽,周雷,符友知,张兴中,焦春海. 2016

[15]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郭惊涛,孟平红,吴康云,邓英. 2012

[16]不同熟期水稻品种间产量构成特点的分析探讨. 刘国庆,张启星,刘善资,王永新,王秀萍,刘亚芹. 1994

[17]黔豆08002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黄建斌,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 2017

[18]朝天椒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詹永发,杨红,姜虹,涂祥敏,何建文. 2010

[19]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2012

[20]宁夏引黄灌区高产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侍梅,王学铭,牛敬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