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染色体片段导人系发掘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吉海莲

作者: 吉海莲;翁建峰;吕香玲;王振华;谢传晓;张世煌;李新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玉米丝黑穗病;染色体片段导入系;连锁不平衡分析;数量性状基因位点;Maize ; Head smut ; Introgression line ;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alysis ;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2 年 13 卷 002 期

页码: 244-2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Mo17和SH15为供体,与受体感病自交系黄早四和昌7-2构建回交群体(BC3F1\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表现,评价群体抗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早四X(黄早四XMol7)BC。F: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BC3F1群体;两个BC4F2黄早四×(黄早四×M017)和昌7—2×(昌7—2×SH15)群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采用SSR标记分析抗病株的供体染色体导入片段,发现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多,导入片段数量减少,但不同回交群体中供体导入片段数目明显不同.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染色体2.09和3.04区段发掘和验证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连锁标记分别为UInc2077和phi053或bnlg1965。本文研究结果为抗丝黑穗病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聚合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分类号: Q343.2

  • 相关文献

[1]基于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发掘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 吉海莲,翁建峰,吕香玲,王振华,谢传晓,张世煌,李新海. 2012

[2]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 qTBN7定位分析. 田然,张晓聪,郑雷,李新海,朱汉勇,翁建峰,吕香玲,王宏伟,杜万里,李凤海. 2019

[3]6%福美双·戊唑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陈景莲,徐利敏,于传宗. 2012

[4]玉米抗丝黑穗病QTL分析. 石红良,姜艳喜,王振华,李新海,李明顺,张世煌. 2005

[5]绵羊PDGF-D基因多态性与尾型的关联. 李青,王慧华,卢曾奎,金美林,储明星,魏彩虹. 2019

[6]东乡绿壳蛋鸡与白来航蛋鸡F2代资源群体鸡蛋蛋形指数性状变化规律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曲亮,沈曼曼,王星果,马猛,窦套存,卢建,王克华. 2023

[7]水稻种子休眠性基因座的定位和分析. 江玲,张文伟,翟虎渠,万建民. 2005

[8]水稻苗期抗冷QTL的检测. 姜树坤,张喜娟,姜辉,孙世臣,洛育,白良明,徐正进,张凤鸣. 2011

[9]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动态QTL分析. 曾威,白建江,张才辉,杨瑞芳,方军,朴钟泽,石英尧. 2016

[10]高产粳稻沈农265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张喜娟,姜树坤,徐正进,孟英,唐傲,孙兵,董文军,王彤彤. 2013

[11]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的水稻粒形QTLs定位. 刘丹,王嘉宇,柴永山,孙玉友,孙国宏,冯章丽,陈温福. 2015

[12]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姜树坤,张喜娟,王嘉宇,刘进,张凤鸣,徐正进. 2011

[13]粳稻穗部结构性状的QTL分析. 姜树坤,王嘉宇,姜辉,洛育,孙世臣. 2013

[14]一种杂交鲤四种经济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吕伟华,匡友谊,郑先虎,曹顶臣,李超,鲁翠云,孙效文. 2013

[15]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基因位点及其交互作用. 曹卫东,贾继增,金继运. 2001

[16]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遗传分析. 简水溶,万勇,罗向东,方军,储成才,谢建坤. 2011

[17]抗玉米丝黑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邢跃先,吴凤新,李姝睿,蔡鑫茹,孙志超,夏远峰,牟忠生,周洋,赵贤容,徐明良,檀国庆. 2012

[18]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 姜媛媛,王景会,胡娟,刘宏伟,李万良. 2013

[19]玉米丝黑穗病特征特性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白艳凤. 2014

[20]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石秀清,王富荣,赵晓军,王建军,赵丽芳.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