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次发现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文兴

作者: 彭德良;黄文坤;徐秉良;彭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RFLP分析

期刊名称: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5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SCN)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是为害大豆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在甘肃首次发现大豆孢囊线虫并对甘肃8个大豆孢囊进行群体进行ITS特征分析。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甘肃SCN群体进行了鉴定,利用PCR技术对这些群体的核糖体基因(ribosomalDNA,r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s,ITS)进行扩增,获得的片段长度约为1030bp。利用UPGMA方法分析了甘肃SCN群体之间以及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AvaⅠ、Bsh1236Ⅰ、BsuRⅠ、CfoⅠ、H...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和大豆孢囊线虫(H.glycines)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的PCR-RFLP研究. SergeiA.Subbotin,MauriceMoens,唐文华. 2002

[2]七种骨舌鱼核糖体序列特征及遗传发育分析. 杨叶欣,刘奕,刘超,宋红梅,汪学杰,牟希东. 2022

[3]河南郑州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核糖体基因ITS序列和RFLP分析. 彭德良,LI YU,王永江. 2008

[4]山东兔场皮肤真菌病病原rDNA-ITS区序列测定及分析. 崔丽娜,高淑霞,姜文学,杨丽萍,张振杰,牛钟相. 2011

[5]河南郑州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核糖体基因ITS序列和RFLP分析. 彭德良,李玉,王永江. 2008

[6]青海、陕西部分地区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RFLP的特征分析. 彭德良,李玉. 2011

[7]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核糖体基因(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S.Subbotin,M.Moens. 2003

[8]梨火疫病菌操纵子全序列的扩增和克隆. 刘华威,王晓鸣. 2010

[9]河南郑州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的核糖体基因ITS序列和RFLP分析. 彭德良,李玉,王永江. 2008

[10]植物线虫核糖体基因研究进展. . 2003

[11]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的核糖体基因(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S.Subbotin,M.Moens. 2003

[12]18个贵州红托竹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卢颖颖,桂阳,龚光禄,魏善元,朱国胜. 2014

[13]天津地区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种类的分子鉴定. 霍建飞,任文来,刘春艳,王勇,田涛,郝永娟,王万立,万久兴. 2012

[14]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新种的ITS rDNA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张媛,林瑞庆,赵光辉,袁子国,宋慧群,朱兴全. 2009

[15]基于rDNA-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新疆棉花叶斑病病原. 李映程,张国丽,任毓忠,李海强,武刚,李天义,李国英,张莉. 2018

[16]新月弯孢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 王玲,黄世文,唐绍清,朱德峰,王磊. 2008

[17]两株椰心叶甲分离物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郭立佳,黄俊生,宋妍,许天委. 2007

[18]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菌核盘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董利东,王金生,李文滨,吴俊江,范素杰,徐鹏飞,张淑珍. 2015

[19]rDNA ITS序列在果树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索相敏,王献革,李学营,郝婕,鄢新民,冯建忠. 2015

[20]番石榴焦腐病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吴敏亮,张溢溪,兰成忠,刘裴清,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