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花叶病毒在玉米种子中的分布及其与种子传毒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莉

作者: 王锡锋;郝宏京;周广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胚带毒;种子传毒;侵染活力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04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37-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免疫学、电镜观察、RT-PCR、组织培养及生物学测定等方法,针对引起玉米矮花叶病的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高感自交系Mo17的乳熟期、蜡熟期、成熟期和室温贮存的成熟干种子上的分布部位及其各部位病毒的侵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存在于种皮、胚乳的糊粉层和胚内,糊粉层和胚内的病毒具有侵染活力,胚内的可侵染性病毒可以通过发芽传递给下一代幼苗,完成病毒的种子传播过程。在种皮内没有检测到具有侵染活力的病毒,在胚乳的淀粉层内未检测到病毒。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内的病毒不断得到积累,随着种子的脱水、干燥又被部分钝化,使得种子传毒率降低。

分类号: S432.41

  • 相关文献

[1]玉米种子中矮花叶病毒分布部位的研究. 周广和. 1998

[2]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李向东,于晓庆,古勤生,刘金亮,竺晓平,郭兴启. 2006

[3]影响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的因素. 张爱文,吕文清. 1987

[4]甘蔗花叶病毒CI蛋白在玉米韧皮部细胞中的免疫定位. 秦艳红,刘冬梅,周涛,范在丰. 2009

[5]甘蔗花叶病毒VPg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在玉米中的免疫定位. 秦艳红,刘冬梅,周涛,范在丰. 2009

[6]甘蔗花叶病毒第Ⅳ组分离物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闫志勇,程德杰,房乐,许小洁,田延平,贾曦,李向东. 2017

[7]甘蔗花叶病毒侵染玉米后硫氧还蛋白M1,M3的表达谱变化. 施艳,孙虎,孙炳剑,王振跃. 2012

[8]52个甘蔗品种在广西受病毒侵染情况. 沈林波,吴楠楠,冯小艳,熊国如,赵婷婷,王文治,王俊刚,张树珍. 2020

[9]一个引起玉米矮花叶病的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 程晔,陈剑平,陈炯. 2001

[10]玉米矮花叶病毒河南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王锡锋,周广和. 2002

[11]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分析. 王振华,李新海,李明顺,李文华,张世煌. 2004

[12]杭州地区发生的玉米花叶病由甘蔗花叶病毒引起. 程晔,陈炯,郑滔,杨建平,陈剑平. 2001

[13]玉米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燕照玲,段俊枝,冯丽丽,陈海燕,齐红志,杨翠苹,施艳,任银玲,刘毓侠. 2017

[14]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显勇,蔡文伟,杨本鹏,张树珍,王业桥. 2008

[15]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比较定位. 吕香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2008

[16]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SCAR分子标记开发. 吕香玲,王邦太,史利玉,石红良,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 2009

[17]山东省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王升吉,尚佑芬,赵玖华,杨崇良,陈炯,郑滔,路兴波,孙红炜,陈剑平. 2003

[18]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分子标记开发. 王帮太,吕香玲,席章营,史利玉,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 2009

[19]基于近等基因导入系发掘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主效基因. 吕香玲,李新海,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2007

[20]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 王振华,李新海,袁力行,韩晓清,张世煌.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