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及田间防治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本进

作者: 胡本进;李昌春;徐丽娜;周子燕;胡飞;王向阳;李增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亚洲玉米螟;致病性;菌株筛选

期刊名称: 中国植保导刊

ISSN: 1672-6820

年卷期: 2013 年 08 期

页码: 23-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单孢分离,从自然感染球孢白僵菌的亚洲玉米螟僵虫上获得生长快、产孢量高的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测定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玉米螟2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毒力强的Bb05菌株,其校正致死率达98.7%。将该菌株通过固体发酵生产颗粒剂在玉米喇叭口期使用,对2、3代玉米螟为害的控制效果分别为56.3%和43.7%,幼虫防效分别为69.3%、54.1%,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该白僵菌颗粒剂对2代玉米螟的防效虽显著低于1.5%辛硫磷GR,但对3代玉米螟的防效却显著高于1.5%辛硫磷GR,并显著降低3代玉米螟的越冬虫口,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表现出显著的持续控制效果。

分类号: S476.12

  • 相关文献

[1]双委夜蛾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的筛选及在玉米内定殖率的测定. 孙艺昕,门兴元,李超,于毅,夏小菊,吕素洪,叶保华,李丽莉. 2019

[2]二点委夜蛾幼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与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石洁,郭宁,王振营. 2012

[3]稻蛀茎夜蛾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 胡本进,徐丽娜,胡飞,周子燕,李昌春. 2015

[4]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王定锋,李良德,黎健龙,李慧玲,张辉,王庆森,吴光远. 2017

[5]亚洲玉米螟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分离筛选. 孙艺昕,门兴元,于毅,张思聪,夏小菊,叶保华,李丽莉. 2017

[6]利用荧光观测明确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增效作用. 杨芷,路杨,张庆贺,毛刚,徐文静,赵宇,隋丽,崔璐璐,张正坤,李启云. 2020

[7]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毒力生测方法比较研究. 关兵兵,张军,徐文静,李启云. 2014

[8]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隋丽,徐文静,朱慧,张正坤,费泓强,陈日曌,汪洋洲,李启云,路杨. 2020

[9]微生物农药联合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张云月,汪洋洲,高月波,毛刚,张强,刘剑. 2022

[10]新疆亚洲玉米螟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 郭文超,何江,许建军,吐尔逊,谭勇峰,毛刚,田志来. 2005

[11]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蔺国仓,任向荣,杨净,张润龙,宁成博,陶建飞. 2016

[12]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与亚洲玉米螟化性相关性分析. 张正坤,孟鑫睿,张佳诗,徐文静,李启云,冯树丹. 2015

[13]二种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的生态控制作用. 冯树丹,李晓慧,汪洋洲,张军,徐文静,张正坤,王德利,李启云. 2017

[14]蝉蜕诱导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影响的研究. 关兵兵,王冰,刘艳微,孟鑫睿,李晓慧,张佳诗,徐文静,李启云,冯树丹. 2014

[15]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浸种对玉米抗虫性及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展昭凤,苟雪莲,王振营,张永军,王秀平,郭井菲. 2025

[16]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混用对亚洲玉米螟的协同增效作用. 张云月,张强,孙嵬,高月波,刘剑,王富刚,李光雪,毛刚. 2024

[17]一株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潜力研究. 杨帆,刘春来,王爽,刘亮,蒋希峰,李新民. 2019

[18]球孢白僵菌不同分离株的生物学及对小猿叶甲成虫致病性测定. 何余容,吕利华,邝灼彬,刘学明,曾惠明. 2004

[19]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宋晓兵,彭埃天,程保平,凌金锋,陈霞,张炼辉. 2017

[20]欧文氏杆菌变异菌株木聚糖酶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徐君飞,刘正初,张居作,陈汉忠,段盛文,郑科,冯湘沅,成莉凤.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