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晓丽

作者: 郭晓丽;黄智慧;马爱军;王庆敏;徐荣静;李明;陈志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菱鲆;热应激;心肌细胞;心脏;凋亡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2 年 46 卷 006 期

页码: 1074-10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析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损伤及其机制,实验从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表达等多个水平,分别使用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酶活性检测法、qPCR检测基因表达法开展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心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宽度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破坏等组织损伤现象加重,但在24℃-24 h时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K活性随着热应激加剧显著升高;LDH、SOD活性,MDA含量在24℃时达到峰值,表明大菱鲆遭受到热应激,心肌防御酶发挥抵抗作用,维持机体稳态.qPCR显示,大菱鲆心肌细胞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热应激的加剧,表达量降低,而Bcl-2基因逐渐升高.表明在热应激程度较轻时,大菱鲆心肌通过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丢失来减少热应激损伤.当热应激加剧至28℃时,热应激超过自身生理调节阈值,损伤加重,机体防御系统自身也受损,造成大菱鲆心脏结构严重损伤甚至机体死亡.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大菱鲆心肌损伤加重,机体通过调节心肌防御酶活性以及使细胞凋亡,最大限度维持稳态,减少组织损伤.超过24℃时,则会造成机体损伤不可逆转地持续加重.本研究为后续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心脏对热应激的生理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海洋鱼类耐高温性状选育提供更多的性状指标,提高选育精确性.

分类号: Q786%S917.4

  • 相关文献

[1]HSP在热应激条件下调控鸡心肌细胞损伤的功能分析. 连锐锐,李桂明,孙传熙,李真,刘月月,杨世发,林树乾,石有斐,殷斌,万仁忠. 2021

[2]基于TMT技术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大菱鲆幼鱼心脏的差异蛋白筛选分析. 赵一诺,徐荣静,黄智慧,蒋宇航,曹郡文,王新安,刘诗颖,闫鹏飞,马爱军. 2024

[3]热应激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凋亡及其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 周振峰,崔瑞莲,王加启,魏宏阳,卜登攀,胡菡,周凌云. 2010

[4]Islet-1诱导成纤维细胞系C3H10T1/2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与DNA甲基化在GATA4启动子区的关系. 王越,朱静,田杰,许皓,易勤,赖星宇. 2016

[5]Akt在Islet-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向心肌细胞特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赖星宇,朱静,田杰,易勤,陈雪妮. 2018

[6]wnt5a诱导心肌祖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吴良宇,向平,刘玲娟,何通川,房松华,吕铁伟,田杰,李谧. 2018

[7]大鼠和黄鼠心肌细胞钙瞬变记录和钙移除机制分析. 王世强,周曾铨,钱洪. 2000

[8]共聚焦显微术测定大鼠和黄鼠心肌细胞游离Ca~(2+)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王世强,周曾铨,钱洪. 1999

[9]大鼠和黄鼠心肌细胞钙瞬变记录和钙移除机制分析. 王世强,周曾铨,钱洪. 2000

[10]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诱导分化. 陈冬梅,吕长荣,辛晓玲,窦忠英. 2010

[11]雏鸡心肌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 魏宗波,苗向阳,杨鸣琦,王富宁,罗绪刚. 2008

[12]共聚焦显微术测定大鼠和黄鼠心肌细胞游离Ca^2+浓度与 …. 王世强,钱洪. 1999

[13]鸡胚胎心脏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磊,赵倩君,侯玲玲,浦亚斌,白春雨,陆涛峰,关伟军,马月辉. 2010

[14]血清浓度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刘平平,李文静,常芬,赵静,董以雷. 2015

[15]FKBP1B基因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一,吕阳,刘理想,张国梁. 2018

[16]海南地方猪内脏器官的解剖学比较分析. 林燕宁,任钰为,洪玲玲,黄潇仙,孙瑞萍,王峰,晁哲. 2023

[17]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鉴别水貂等动物心脏. 齐俊生,姜辉. 2010

[18]急性低氧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脾脏、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林欣,区又君,谢希尧,徐淑玉,李加儿. 2024

[19]黄颡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梁宏伟,李忠,罗相忠,邹桂伟. 2017

[20]成年克隆猪与正常繁殖猪心脏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张树山,戴建军,吴彩凤,张廷宇,张德福.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