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9种真菌毒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柱

作者: 刘柱;陈万勤;华颖;沈潇冰;李红艳;王瑾;陈小珍

作者机构: 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光化学衍生化;真菌毒素;食用植物油

期刊名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ISSN: 1001-4020

年卷期: 2014 年 12 期

页码: 1530-15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提出了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和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食用油中9种真菌毒素。样品用乙腈均质提取,用凝胶色谱柱进行净化。为解决黄曲霉素B1和G1在水溶液中的荧光猝灭问题,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之间连接了光化学衍生器,使B1和G1衍生成荧光强度高的物质。HPLC分析中用SunFireTMC18色谱柱和以不同体积比的(A)水和(B)甲醇-乙腈(1+1)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9种真菌毒素分别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3S/N)在0.01~0.20mg·kg-1之间。以空白样品作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3.0%~9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2%~4.8%之间。

分类号: O657.72`TS225.1

  • 相关文献

[1]牛奶中6种黄曲霉毒素的3种液相色谱法比较. 李红艳,吴雨,尚才人,张水锋,徐腾洋. 2016

[2]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和双酯的分离测定. 傅武胜,吴少明,华娟,吴永宁,唐昌东,方勤美. 2014

[3]食用植物油掺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纪念,曹艳明,张丽霞. 2011

[4]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杨红旗,路风银,吴恩淮. 2010

[5]机器视觉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的研究进展. 何思凡,王伟,关荣发,张玉,王君虹,李雪,朱作艺,景凤强. 2020

[6]植物油中α-生育酚的分离与测定. 张苏社,庄希,周德卫,刘素芬. 1988

[7]食用植物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允静,肖芳,邵林,武玉花,万丹凤,吴刚. 2017

[8]化学计量学与三酰甘油酯在食用油保真中的研究进展. 刘优钱,刘霞,李培武,王秀嫔. 2015

[9]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兰珊珊,刘宏程,梅文泉,杨芳. 2010

[10]河南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概述. 杨红旗,焦宏廷. 2010

[11]食用植物油营养功能成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薛莉,黄晓荣,汪雪芳,郎呼呼,王晓,张良晓,李培武,张文,张奇. 2017

[12]食用植物油中HBCD和TBBPA污染水平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张鹏,金芬,李敏洁,江泽军,乌日娜,邵华,金茂俊,佘永新,郑鹭飞,王珊珊,王静. 2016

[13]11种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余顺波,陈长艳,张品,温贺,李风华,杜才富. 2022

[14]新形势下的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对策. 冯海棠,王汉中. 2024

[15]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Pb,Cd的条件优化. 杜丽娟,严红梅,和丽忠,邵金良,樊建麟,杨芳,陈锦玉. 2014

[16]常见食用植物油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的研究进展. 闫素云,张碧蓉,段敏仙,史文斌,杨帆,周先艳. 2024

[17]北京地区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乌日娜,金芬,苏杭,高妍,张鹏,金茂俊,邵华,王珊珊,郑鹭飞,佘永新,王静. 2016

[18]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马丽荣,张国和,王恒炜,刘润萍,刘七军. 2014

[19]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凤,屈颖娟,翟云会,张艳梅. 2023

[20]近红外全波段扫描技术建立数学模型鉴别地沟油方法研究. 赵静,梁瑞,刘新保,田建文.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