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磷互作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江泽普

作者: 廖青;韦广泼;谭宏伟;梁潘霞;汪羽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硅肥配比;出苗率;生长速率;产量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1 年 42 卷 09 期

页码: 1091-109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硅、磷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出苗率、生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甘蔗生长的最佳硅、磷配比。【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施磷有较好的甘蔗产量收益,而合适的磷、硅配施,有利于甘蔗出苗及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甘蔗产量水平与磷素(x1)、硅素(x2)间的回归模型为:y=4.080+0.254x1-0.068x2+0.077x1x2-0.315x12-0.207x22。磷和硅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5g/盆(P2O5)和7.2g/盆(SiO2),磷与硅最佳配施比例为7.5∶7.2,甘蔗产量为4.12kg/盆,经济效益为1.82元/盆。【结论】建立的甘蔗产量与硅、磷肥用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作同类甘蔗地土壤的施肥决策和预报,磷(P2O5)和硅(SiO2)的最佳比例为7.5∶7.2。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水平对云蔗03-19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樊仙,刀静梅,时利明,刘少春,高欣欣,张跃彬. 2013

[2]不同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温度及甘蔗出苗的影响. 樊仙,张跃彬,郭家文,刘少春,刀静梅,李如丹,高欣欣,邓军. 2015

[3]甘蔗三种砍种方式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李杨瑞,李永健,黄诚梅. 2002

[4]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出苗的影响. 元欣,唐国磊,陈建国,李如丹,邓军,张跃彬. 2018

[5]不同砍种方式的甘蔗抗旱性比较. 李杨瑞,李永健,黄诚梅,梁香运. 2001

[6]覆膜对蔗田土壤温湿度及出苗率的影响. 陈建国,元欣,张跃彬,杨洪昌,李俊,郭家文. 2018

[7]甘蔗三种砍种方式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李杨瑞,李永健,黄诚梅,梁香运. 2000

[8]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贵勇,杨从党,Kwak Kang-Su,杨天梅,周能,周玉萍,袁平荣. 2010

[9]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出苗、抗病及产量的影响. 孙玉河,管炜,王全,李静. 2015

[10]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11]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2012

[12]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任永峰,刘建设,门果桃,杨文耀,刘景川. 2013

[13]机械化播种不同坐水量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裴泽莲,丛福滋,王洪平,张旭东,李宝筏. 2005

[14]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秋菊,焦峰,刘峰,常本超,姜辉,姜宇,米刚,周鑫. 2018

[15]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苏文平,王欢,艾木拉姑丽·库尔班,赵鑫琳,薛丽华,章建新,刘俊,孙诗仁. 2021

[16]麦茬高度对宜粒收夏玉米苗期质量、 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夏来坤,谷利敏,黄保,穆心愿,齐建双,丁勇,唐保军,张凤启,张君,邢健伟. 2020

[17]优化施肥对低温下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孙磊,王丽华,高中超,佟玉欣,张磊,常本超,王爽. 2020

[18]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的田间防效分析. 赵远征,彭静文,侯伟峰,牟英男,路景诗,白锦江,徐利敏. 2022

[19]地黄品种间抗连作障碍差异研究初报. 曲运琴,任东植,姚勇. 2011

[20]施用中瑞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孙景生,张寄阳,段爱旺,刘祖贵,肖俊夫,俞希根.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