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氮对甘蔗根际土壤真菌和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健

作者: 肖健;杨尚东;梁阗;卢文;谭宏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氮肥;根际土壤真菌;根系内生真菌;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040-10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究长期施氮对甘蔗根际土壤真菌和根系内生真菌的影响,为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合理利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4个施氮处理(CK、L、M、H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6、482、964 kg/hm2)对甘蔗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氮(CK)处理相比,不同施氮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根际土壤真菌丰富度(P<0.05),其中L、M、H处理分别提高39.58%、24.04%和35.33%,但对甘蔗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不同施氮处理对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影响;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甘蔗根际土壤中沙蜥属(Saitozyma)、木霉属(Trichoderma)、unclassified_p__Ascomycota、镰刀菌属(Fusarium)等优势真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篮状菌属(Talaromyces)、unclassified_f__Herpotrichiellaceae、梨孢霉属(Coni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刺球菌属(Chaetosphaeria)、毛壳菌属(Chaetomium)、unclassified_o__Hypocreales等优势真菌属的相对丰度;不同施氮处理亦提高了unclassified_k__Fungi、unclassified_p__Ascomycota等优势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篮状菌属、毛壳菌属和unclassified_f__Strophariaceae等优势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属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长期单一的施氮处理容易诱导甘蔗根际土壤或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组成趋向单一,具有降低甘蔗植株抵御外界胁迫能力的潜在风险。基于维护甘蔗根际土壤生态健康的视角,适宜甘蔗的施氮量以低氮处理(L)的施用量(96 kg/hm2)为佳。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黑老虎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分析. 刘涛,马楠,金吉芬,彭志军,李兴忠,汪得凯. 2023

[2]东北黑土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和网络结构对长期施用化肥的响应. 胡晓婧,刘俊杰,于镇华,魏丹,周宝库,陈雪丽,王光华. 2020

[3]耐旱与旱情敏感甘蔗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比较. 陈思宇,孙妍,覃仁柳,杨尚东,谭宏伟. 2021

[4]甘蔗植株茎部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对不同配方缓释肥的响应. 肖健,梁阗,杨尚东,谭宏伟. 2023

[5]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间作猫豆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毛莲英,李海碧,桂意云,张荣华,杨荣仲,周会,韦金菊,刘昔辉. 2021

[6]间作西瓜对甘蔗产量效益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态的影响. 肖健,韦星璇,杨尚东,卢文,谭宏伟. 2023

[7]甘蔗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季节性变化研究. 汪茜,冯重阳,张金莲,宋娟,袁照年,黄京华,陈廷速. 2018

[8]从枇杷根际土壤真菌中筛选抗其根腐病病菌的菌株. 鲁海菊,卢宁强,杨梅,李香香,郑肖兰. 2014

[9]氮肥对高糖甘蔗品种的增效作用. 周正邦,易代勇,龚德勇,罗亚红,周祥. 2009

[10]桂中蔗区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刘永贤,梁鸿宁. 2012

[11]3种施肥模式对氮利用率及在茎叶分配的研究. 谭裕模. 2013

[12]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陈引芝,朱秋珍,刘晓燕,吴建明,王维赞. 2012

[13]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王维赞,朱秋珍,刘晓燕,梁强,李毅杰,罗亚伟,梁阗. 2013

[14]甘蔗种植体系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研究. 谭宏伟,周柳强,黄金生,黄美福,黄献华,董文斌,王磊. 2013

[15]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英文). 王维赞,朱秋珍,刘晓燕,梁强,李毅杰,罗亚伟,梁阗. 2014

[16]耐受高浓度糖蜜酒精废液的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汤宏赤,郭媛,樊少林,庞浩. 2019

[17]去势对淮南猪皮下脂肪PPA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王璟,白献晓,张家庆,高彬文,陈俊峰,高原,任巧玲,马强,郭红霞,梁永红,邢宝松. 2016

[18]整合REV LTR的自然重组马立克氏病毒GX0101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周忠文,苏帅,崔宁,孙鹏,孙淑红,崔治中. 2017

[19]大菱鲆仔稚鱼发育早期肠道菌群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史秀清,王印庚,张正,廖梅杰,李彬,张述智,李华. 2015

[20]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裸体异鳔鳅鮀微卫星组成. 曾晓芸,杨宗英,田辉伍,汪登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