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维管系统表型高通量解析与多组学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国靓

作者: 周国靓;郭新宇;郭尚敬;张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维管束;表型解析;多组学分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2 年 50 卷 020 期

页码: 9-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维管束是贯穿玉米整株植物的输导组织和支持系统,其特性对玉米高产、稳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玉米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作物源-库性状的改善和栽培水平的提高,维管束作为源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日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系统概述玉米根、茎、叶和果穗的维管束表型特征,以及维管系统在水分运输、物质营养运输及机械支撑等方面的功能;探讨维管系统表型的定义及其内涵;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维管组织表型高通量获取方法并对比分析各种获取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基于组学的维管系统表型-基因型关联组学分析研究进展;最后对玉米维管束系统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讨论,提出以表型组学为切入点,结合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数学等多学科交叉,高通量、系统获取维管束的表型信息,实现玉米果穗柄维管束表型的精准解析,以期为开展基于组学的结构-功能探究、计算与模拟提供大数据支撑,并为玉米的抗性评价、品种选育及功能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分类号: S513.01

  • 相关文献

[1]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抗性的评估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周绍群. 2019

[2]多组学联合分析在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汤冰倩,刘峰,邹学校. 2019

[3]番茄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胡英雪,徐伟杰,宫超,孙保娟,衡周,张余洋,李涛. 2024

[4]桑树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张凤,于翠,董朝霞,朱志贤,胡兴明,张成. 2024

[5]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雄蕊维管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刘利华,周天理. 1992

[6]不同苗龄接穗西瓜嫁接体愈合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张红梅,丁明,姜武,段青青,唐东梅,黄丹枫. 2012

[7]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部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张玉屏,朱德峰,曹卫星,林贤青,陈惠哲,焦桂爱. 2010

[8]蒜薹形态特征对其耐藏性的影响. 张华云,王善广,郭颖,闫瑞香,李家庆,郭淑华. 2001

[9]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成熟期水分运输研究. 张娟,张坤,王玉安. 2019

[10]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及主茎维管束的影响. 冯金凤,张保军,赵广才,常旭红,王德梅. 2012

[11]棉花黄蒌病. . 2011

[12]甜菜根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 张宇航,刘淑芬,井学良. 1999

[13]不同水稻品种叶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王才林. 2010

[14]黑龙江省超级稻茎秆性状的研究. 孙世臣,洛育,李彩凤,张凤鸣,尹春佳,赵明珠,黄兆峰,陈业婷,赵丽颖,王园园. 2010

[15]黄瓜茎维管束图像分割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闫伟平,杜建军,郭新宇. 2013

[16]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荆彦辉,孙传清,谭禄宾,付永彩,张培江,徐正进,陈温福,王象坤. 2005

[17]旱涝交替胁迫对粳稻分蘖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陆红飞,郭相平,甄博,乔冬梅,周新国,王振昌,刘春成,杨泊. 2017

[18]海南椰子木维管束形态特征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 陆全济,蒋汇川,李家宁,李民,李冠君. 2024

[19]离子束介导水稻转基因植株后代的维管束和光合速率的研究. 郑乐娅,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 2002

[20]槟榔黄化病植株组织结构观察及生理指标分析. 孟秀利,林兆威,杨德洁,宋薇薇,唐庆华,张飞,牛晓庆.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