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俞巧钢

作者: 俞巧钢;叶静;杨梢娜;符建荣;马军伟;孙万春;姜丽娜;王强;汪建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氮素;养分吸收;氨挥发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487-4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kg/hm2、330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分类号: S511.41

  • 相关文献

[1]氮素与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唐志强,董立强,李睿,张丽颖,何娜,李跃东. 2018

[2]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李宗新,董树亭,王空军,张吉旺,刘鹏,王庆成,刘春晓. 2007

[3]氮素水平与施氮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影响. 孟祥海,魏丹,王玉峰,吴英,陈雪丽,张磊,时新瑞. 2011

[4]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曹承富,孔令聪,汪建来,赵斌,赵竹. 2005

[5]太湖流域稻田对3种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及化肥减量效果. 马资厚,薛利红,潘复燕,徐珊珊,高倩,杨林章. 2016

[6]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2019

[7]不同施氮量及施氮方式对水稻田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王家宝,邬刚,袁嫚嫚,井玉丹,王文军,张祥明,孙义祥. 2022

[8]麦秸水热炭及其改良产物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韩晨,侯朋福,薛利红,冯彦房,余姗,杨林章. 2021

[9]施用南荻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胡旺,赵杭,周旋,王艺哲,张含丰,张玉平. 2022

[10]轮作水稻对大棚土壤硝化作用和氮挥发的影响. 王强,徐建明,姜丽娜,林辉,符建荣,马军伟. 2017

[11]硝化抑制剂施用对水稻产量与氨挥发的影响. 孙海军,闵炬,施卫明,冯彦房,李卫正. 2015

[12]沼液在稻田的精确施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杨润,孙钦平,赵海燕,邹国元,刘本生,李恋卿. 2017

[13]控失尿素对稻田氨挥发、氮素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薛欣欣,吴小平,张永发,罗雪华,邹碧霞,王大鹏,王文斌. 2018

[14]机插侧深施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氨挥发的影响. 官彩红,王强,孔祎昕,茅希丁. 2022

[15]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和氨挥发的影响. 曹兵,丁紫娟,侯俊,马孝卫,王学霞,王磊,王甲辰,邹国元,倪小会,陈延华. 2022

[16]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两生态区的抗倒性分析. 张俊,李刚华,宋云攀,张巫军,杨从党,王绍华,丁艳锋. 2013

[17]高产氮高效籼稻品种的营养吸收特性.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姬广梅,王学鸿,李树杏. 2015

[18]农家肥在水稻生产上的肥效利用. 罗德强,周维佳,江学海,凌启鸿,王绍华,涂丹. 2009

[19]氮素影响稻米品质的机理初探. 吕川根,徐耀垣. 1990

[20]水稻品种氮素代谢特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徐大勇,董明辉,胡曙,王学红,杨建昌,朱庆森.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