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挥发物对鞍形花蟹蛛觅食行为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国昌

作者: 王国昌;孙晓玲;蔡晓明;陈宗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鞍形花蟹蛛;茶尺蠖;茶叶挥发物;固相微萃取;停留时间;觅食斑块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2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612-6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明茶叶挥发物在鞍形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tus Simon)搜寻猎物——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茶尺蠖取食对茶树叶片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并通过蜘蛛行为观测平台研究了蟹蛛在不同味源侧(觅食斑块)的活动行为。结果表明:对照叶片没有释放出挥发物,经茶尺蠖幼虫取食后的叶片能释放31种挥发物,其中有12种绿叶挥发物、9种萜类及其衍生物、4种芳香族挥发物和6种未知化合物。行为观测表明,雌、雄蟹蛛进入处理味源侧(茶尺蠖取食后的茶树叶片)和对照味源侧(未损伤茶树叶片)的初次选择均不存在差别(P>0.05),雌蛛进入处理味源侧和对照味源侧的频次分别为3.37±0.18和3.43±0.15,二者无明显区别(P>0.05);雄蛛进入两侧的频次分别为3.86±0.21和3.66±0.20,也无明显区别(P>0.05);雌蛛在处理味源侧和对照味源侧的停留时间分别为(922.57±19.59)s和(818.89±29.63)s,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蛛在两侧的停留时间分别为(937.97±18.05)s和(814.83±18.97)s,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雌蛛、雄蛛在处理侧的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猎物取食诱导改变了茶树叶片挥发物的释放,而鞍形花蟹蛛能感知挥发物的变化并由此调整在不同觅食斑块中的停留时间。另外,本文还讨论了挥发物在蟹蛛搜寻猎物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

分类号: S571.1`S185

  • 相关文献

[1]茶叶挥发物对白斑猎蛛觅食行为的影响. 王国昌,孙晓玲,蔡晓明,陈宗懋. 2012

[2]不同温度下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捕食功能. 王国昌,孙晓玲,董文霞,蔡晓明,陈宗懋. 2010

[3]横摇运动下养殖工船水环境流场特性数值分析. 崔铭超,王靖,郭晓宇. 2020

[4]茶园天敌厉蝽的初步研究. 曾明森,吴光远,王庆森. 2003

[5]婺源县茶尺蠖发生规律的研究. 汪锐辉,潘华,程奀莲,洪豹元,朱桂兰,叶金水,梁玉勇. 2014

[6]亚致死剂量联苯菊酯对茶尺蠖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丰静,李良德,李慧玲,曾明森,吴光远. 2019

[7]茶尺蠖普通气味结合蛋白EoblGOBP2与茶树挥发物的结合功能研究. 崔宏春,张林雅,陈玲,余继忠,李红亮. 2014

[8]硅处理茶树对茶尺蠖取食的调控作用. 李荣林,杨亦扬,万青,李欢,胡振民,李全华,蒋川花. 2018

[9]茶树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基因(CsJMT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曹克梅,杨春,郭燕,陈娟,李燕,梁思慧,林开勤,乔大河,陈正武. 2021

[10]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对茶尺蠖的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 陈峰,王长方,王俊,陈文乐,胡进锋,吴玮,姚锦爱. 2021

[11]思南茶园茶尺蠖的分子鉴定. 孟泽洪,李帅,赵兴丽,杨文,周玉锋. 2019

[12]冷驯化对茶尺蠖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段小凤,王晓庆,李品武,田景涛,彭萍,陈世春. 2015

[13]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李红,唐美君,郭华伟,王志博,肖强. 2020

[14]茶尺蠖对不同品系EoNPV敏感性的地理差异研究. 王晓庆,彭萍,胡翔,段小凤,林强. 2013

[15]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陈宗懋,许宁,韩宝瑜,赵冬香. 2003

[16]浙江省2016年茶尺蠖发生情况调查. 王志博,毛腾飞,白家赫,肖强. 2017

[17]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李喜旺,黄晨,于永晨,侯向洁,刘丰静,孙晓玲. 2018

[18]茶尺蠖发育历期的温度效应. 楼云芬. 1993

[19]茶树释放的挥发性互利素对引诱天敌的作用机制. 陳宗懋,許寧. 1998

[20]茶尺蠖丝氨酸蛋白酶基因EoSP1的克隆、时空表达及对饥饿的表达响应. 张新,陈成聪,杜琴,李喜旺,孙晓玲.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