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MI模型的桑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日彦

作者: 孙日彦;王照红;杜建勋;梁明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桑品种;性状稳定性;产叶量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08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101-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桑品种育成与推广过程中,品种的性状稳定性已成为重要影响因子。应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 I模型),对北方蚕区区域性试验鉴定的桑品种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第1批鉴定品种的产量性状稳定性高低依次为晋选1号、禾桑、871、7946、7934、湖桑32号、黄鲁选、7435,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湖桑32号的品种依次为7934、7946、黄鲁选、晋选1号、871。第3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陕桑305、陕桑402、辽育16号、鲁诱1号、晋选7号。第4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鲁插1号、昂绿1号、8837。

分类号: S888.3

  • 相关文献

[1]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四批桑品种鉴定试验总结. 孙日彦,苏超,安太成. 2007

[2]桑品种育72—1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试验. 林圣玉,张美波,潘一乐. 1995

[3]大豆品种资源性状稳定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魏云山,刘迎春,丁素荣,王会才,张晓荣. 2012

[4]AMMI模型在棉花区试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许乃银,陈旭升,郭志刚,张坚勇,肖松华,狄佳春,刘剑光. 2001

[5]桑树根外追肥对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王文学,胡仕叶,杨胜特,李开林,柏大平,黄礼平. 2012

[6]隔年伐条桑园冬季不同剪梢程度与春产叶量的关系. 李开林,杨胜特,胡仕叶,万昌荣,罗朝斌. 2009

[7]干旱条件下不同桑树品种的生长反应. 韩世玉. 2007

[8]大棚栽培柞树的产叶量及小蚕饲育成绩. 田应书,詹永发,佘文惠,罗朝斌,陈铭欢. 2014

[9]不同催芽肥对桑树发芽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胡仕叶,王文学,杨胜特,李开林,韩世玉. 2013

[10]不同栽培方式柞树的生育期与产叶量及养蚕成绩. 田应书,詹永发,佘文惠,罗朝斌,陈铭欢. 2014

[11]从太阳辐射量分析山东的桑园生产潜力. 石瑞常,李云芝,衣葵花,刘文光,戴丰田. 2008

[12]桑园测土配方优化施肥试验研究. 莫荣利,秦光良,解金林,于翠,李勇,邓文,胡兴明. 2019

[13]桑树新品种"强桑3号"和"强桑5号"栽培试验. 林蔚红,林天宝,陈伟国,戴建忠,吕志强,孙海燕,钱秋杰,杨一平. 2020

[14]杂交桑产叶量与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韩世玉. 2020

[15]4个杂交桑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冯孔君,林天宝,梁大刚,刘培刚,刘岩,魏佳,吕志强. 2022

[16]用桑叶最大重叠度指数和桑树冠层内部透光性指数表征桑树冠层特征. 王谢,张建华. 2017

[17]桑树不同剪条程度与产叶量关系的试验. 李刚,李玲利,陆艳春,杨继芬,杨红丽,黎永谋. 2008

[18]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的选育. 陈传杰,王照红,杜建勋,赵东晓,梁明芝,李智峰,朱红,孙日彦. 2012

[19]干旱条件下不同措施对桑树春季桑叶产量的影响. 杜伟,陈松,程嘉翎,刘永光,谢道雁,黄平. 2013

[20]桑树种子航天诱变试验. 罗国庆,唐翠明,吴福泉,杨琼,廖森泰.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