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与色泽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章园

作者: 章园;宋江峰;何美娟;李大婧;刘春泉;陈洁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玉米;类胡萝卜素;发育;色泽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19 期

页码: 7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C_(30)柱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tmospheric-diode array detection-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HPLC-DAD-APCI-MS)法,对黄玉米在籽粒形成期、乳熟期和蜡熟期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研究籽粒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规律,分析类胡萝卜素各组分与色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发育过程中,黄玉米籽粒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色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籽粒逐渐变黄,其中乳熟期是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关键时期。各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变化较大,花药黄质、玉米黄质、叶黄素、α-隐黄质和β-隐黄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新黄质含量一直下降,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显著。通过对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色泽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黄质、花药黄质、α-隐黄质及β-隐黄质含量均与L*、a*、b*和C值成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H值成负相关。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柑橘果实色素—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黄贝,王鹏,温明霞,吴韶辉,高伟勤,徐建国,夏仁学. 2019

[2]柑桔果实呈色机理研究进展. 黄勇,钟广炎,程春振,杨润婷. 2011

[3]菠萝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杨祥燕,蔡元保,李绍鹏,孙光明. 2009

[4]套袋对水蜜桃“红凤”和“清水”果实着色的影响. 杜纪红,叶正文,张学英,张绍铃. 2007

[5]李果实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姜翠翠,廖汝玉,王小安. 2015

[6]干燥方法对柑橘皮颜色和结构的影响. 徐明月,毕金峰,周沫. 2015

[7]莲雾农科二号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魏秀清,章希娟,余东,许玲,陈志峰,许家辉. 2012

[8]UPLC法测定黄玉米中玉米黄质. 孟繁磊,宋志峰,谭莉,张振都,蔡红梅,何智勇,张奇,魏春雁. 2018

[9]湄江翠片加工工艺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 2008

[10]湄江翠片加工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张道贵. 2007

[11]气调贮藏对金针菜外观色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马佳佳,王毓宁,隋思瑶,陆皓茜,吴彤东,李鹏霞. 2017

[12]电子束辐照对进口甜樱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戚蓉迪,颜伟强,岳玲,徐赟,陈志军,包英姿,戚文元,吴爱忠,孔秋莲. 2014

[13]贵州绿茶新型杀青技术试验初报. 牟春林,刘晓霞,郑文佳. 2010

[14]芹菜热风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李顺峰,聂波,田广瑞,李静,刘丽娜,王安建. 2015

[15]胡萝卜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的研究. 聂波,张国治,王安建,李顺峰. 2015

[16]电加热转筒焙炒对不同工艺生产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张丽霞,宋国辉,曹艳明,芦鑫,孙强. 2012

[17]提高名优绿茶色泽的加工技术措施. 龙粟,本文,陈江涛. 2007

[18]水稻糙米色泽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乔中英,王建平,朱勇良,谢裕林,黄萌,陈培峰,孙丙耀,谢立群. 2007

[19]浅谈影响大豆油质量的主要因素. 曹赞,高鹏,陈百会,高树成,熊芳芳. 2009

[20]荷兰豆烫漂时间对商品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姜永平,袁春新,宋益民,王学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