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德龙
作者: 杨德龙;李唯;景蕊莲;昌小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DH群体;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7 年 33 卷 09 期
页码: 1543-15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研究材料,分析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与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8个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DH群体各性状的表型值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且出现超亲分离,变异系数在6.96%~65.72%之间。DH群体及其亲本各性状表型值普遍表现为雨养条件下的高于正常灌溉的。初花期、花后14 d和成熟期的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SSCf、SSCf14和SSCm)之间相关性较低,而SSCf14与其他多数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别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DH群体各性状的遗传力和调控性状的基因数目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有较大差异。在雨养条件下的遗传力,SSCf最高,为0.49,而籽粒灌浆效率(GFE)最低,为0.11,其他6个性状介于二者之间;而灌溉条件下的遗传力,GFE最高,为0.65,SSCf最低,为0.51。在雨养条件下,控制GF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效率(AESSC)、SSCf14和SSCm的基因数目较多,分别为27、26、22和20对,控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转运效率(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只有9对;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14的基因数目最多(19对),控制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4对)。两种条件下控制SSCm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14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其他性状的多基因间未检测到互作效应;两种条件下的RESSC和GFE,以及灌溉条件下的AESSC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说明小麦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复杂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下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结球甘蓝叶球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苏彦宾,李强,仪登霞,刘鲁江,傅长智,张天柱,张海珍,陈燕红. 2019
[2]青花菜DH群体花球中莱菔硫烷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李占省,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张扬勇,袁素霞,赵文,刘二艳,孙培田. 2012
[3]一个结球甘蓝DH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缪体云,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张扬勇,袁素霞,孙培田. 2008
[4]甘蓝型油菜DH群体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黄吉祥,汪义龙,倪西源,任丽平,曹明富,赵坚义. 2009
[5]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胚芽鞘长的遗传分析. 钱雪娅,景蕊莲,王辉,昌小平. 2008
[6]小麦花药培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海燕,康明辉,黄冰艳,赵永英,张丹,相志国,李莉,范黎明. 2011
[7]小麦幼苗耐热性的QTL定位分析. 李世平,昌小平,王成社,景蕊莲. 2012
[8]小麦早熟DH群体的构建及其性状表现. 董春林,畅志坚,张晓军,阎晓涛. 2010
[9]小麦DH群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蔡岳,梁增浩. 2013
[10]小麦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周晓果,景蕊莲,昌小平,张正斌. 2005
[11]小麦穗颈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申海兵,杨德龙,景蕊莲,昌小平,曲延英. 2007
[12]地方小麦品种贵协3号赤霉病抗性QTL的定位与效应鉴定. 郑首航,何员江,陶军,张华,吴舸,邹凤亮,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闫海生,贾海燕,任勇. 2023
[13]小麦结实小穗数QTL分析. 马昊翔,董凡凡,梁增浩,王曙光,王绘艳,景蕊莲,孙黛珍. 2014
[14]小麦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周晓果,景蕊莲,郝转芳,昌小平,张正斌. 2005
[15]小麦种子根结构及胚芽鞘长度的QTL分析. 刘秀林,昌小平,李润植,景蕊莲. 2011
[16]高糖黑麦草在陇中黄土高原和河西绿洲引种试验初报. 成慧,Eun Joong Kim,侯扶江. 2011
[17]不同品种冬小麦再生生长对刈割干扰的响应. 王丹丹,田莉华,沈禹颖,刘渊博. 2014
[18]黄土高原高糖黑麦草的产量和品质预测. 王永嘉,成慧,Eun Joong Kim,Nigel Scollan,常生华,侯扶江. 2017
[19]华北驼绒藜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动态变化. 陶莲,玉柱,孙启忠,浩毕斯嘎拉图. 2009
[20]干旱胁迫下菊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分配规律. 赵孟良,王丽慧,孙雪梅,李屹,李莉.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小麦烯醇化酶基因TaENO1-5B在多种环境下对株高与穗粒数的调控
作者:张紫慧;张艳菲;李龙;李超男;王景一;杨德龙;毛新国;景蕊莲
关键词:小麦;TaENO1-5B;农艺性状;KASP标记;单倍型
-
小麦TabHLH112-2B基因克隆及每穗小穗数相关功能标记开发
作者:范子培;李龙;史雨刚;孙黛珍;李超男;景蕊莲
关键词:小麦;TabHLH112-2B;分子标记;关联分析;每穗小穗数;优异单倍型
-
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的灌浆期人工合成小麦抗旱性评价
作者:燕雯;金秀良;李龙;徐子涵;苏悦;张跃强;景蕊莲;毛新国;孙黛珍
关键词:多源影像;光谱指数;人工合成小麦;抗旱性;灌浆期
-
小麦E3泛素连接酶基因TaSINA-3A与多种环境下的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作者:赵阳;李龙;杨进文;景蕊莲;孙黛珍;王景一
关键词:分子标记;株高;穗长;千粒重;关联分析
-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PHR1参与调控每穗小穗数
作者:张逸宁;张艳菲;汪敏;王景一;李龙;李超男;杨德龙;毛新国;景蕊莲
关键词:小麦;MYB转录因子;农艺性状;KASP标记;关联分析
-
小麦转录因子TaMYB5-3B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作者:朱治;李龙;李超男;毛新国;郝晨阳;朱婷;王景一;常建忠;景蕊莲
关键词:分子标记;株高;千粒重;单倍型;关联分析;小麦
-
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李龙;毛新国;王景一;李超男;柳玉平;景蕊莲
关键词:小麦;抗旱性;基因资源;种质创新;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