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梢中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对茶树品种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陆锦时

作者: 魏芳华;李春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品种;品质;早期鉴定;游离氨基酸;红茶;绿茶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4 年 S1 期

页码: 13-16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手段,对80余个茶树品种春梢样进行氨基酸组分测定.探明了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等5种主要氨基酸的含量水平和变异程度以及这些氨基酸在红、绿茶品种中的含量差异与特点.5种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80%以上,而茶氨酸又大大高于其它几种氨基酸的含量,约占5种氨基酸的68%;5种氨基酸含量绝对值表现为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绿茶型品种的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红茶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有差异.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绿茶及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布特征及呈味特性. 李玮轩,邵晨阳,严寒,张悦,吕海鹏,林智,朱荫. 2024

[2]光质萎凋对不同茶树品种红茶品质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吴全,袁林颖,杨娟,张莹,王杰,邬秀宏,钟应富. 2021

[3]特早生高氨基酸优质绿茶茶树品种黄金茶2号选育研究. 向天颂,刘振,张湘生,赵洋,彭利萍,杨培迪,梁武,彭继光. 2013

[4]机采茶树品种筛选及早期鉴定研究进展与展望. 郭燕,杨春,梁思慧,汪安然,陈正武. 2023

[5]茶树品种主要化学成份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魏芳华,李春华. 1994

[6]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7]紫牡丹红茶超干发酵生化机理浅析. 邬龄盛,陈泉宾. 2021

[8]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茶树品种‘湘波绿’与‘槠叶齐’红茶品质分析. 黄静,黄怀生,龚乐,钟兴刚,黎娜,银霞,粟本文. 2024

[9]江华苦茶新品系红茶发酵性研究. 刘振,杨培迪,成杨,赵洋,张曙光,宁静,杨阳. 2019

[10]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杨霁虹,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黄建琴,雷攀登. 2022

[11]抗旱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炎秀'选育研究. 段继华,李赛君,黄飞毅,雷雨,罗意,康彦凯,丁玎,陈莹玉,董丽娟. 2024

[12]"春闺"绿茶香气成分鉴定分析.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 2021

[13]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黄怀生,粟本文,银霞,黄静,郑红发. 2014

[14]早生优质高产绿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3号’选育研究. 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璩馥榕. 2024

[15]16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适应性研究. 杨培迪,刘振,成杨,宁静,梁国强,杨阳. 2014

[16]早生优质高产绿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3号'选育研究. 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璩馥榕. 2024

[17]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18]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19]茶树鲜叶采前诱导和采后加工对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香气的影响. 施江,王佳童,彭群华,吕海鹏,Susanne Baldermann,林智. 2023

[20]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