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熊元元

作者: 熊元元;张厅;刘晓;马伟伟;唐晓波;王小萍;王云;李春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四川黑茶;茶树品种;加工;品质;香气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016 期

页码: 301-3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究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叶色茶树品种的原料制成四川黑茶,通过感官审评、化学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四川黑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明显,‘紫鹃’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为49.45%、18.54%、4.77%、4.21%,其次是‘黄金芽’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均显著(P<0.05)高于‘福鼎大白’和‘白叶1号’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黄金芽’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中呈现鲜爽味的天冬酰胺、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15.78、279.86、154.47、70.76 mg/100 g,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香气物质分析显示各品种四川黑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碳氢类和酯类为主,占香气总量的80%以上。‘福鼎大白’与‘白叶1号’香气相似率为0.98,‘黄金芽’与‘紫鹃’香气相似率为0.99;‘白叶1号’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花香,‘紫鹃’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陈香。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品种茶样综合品质较好,评分在82分以上,‘紫鹃’样品评分最低。‘黄金芽’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内含物质丰富,综合品质较好;‘白叶1号’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有花香,可作为加工高级特种四川黑茶的品种;‘紫鹃’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高,带陈香,适合与其他多酚含量低的品种原料拼配加工,且可作为陈香黑茶产品的拼配品种。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花香型工夫红茶加工研究. 银霞,赵熙,钟兴刚,刘淑娟,郑红发,粟本文. 2015

[2]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3]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叶飞,高士伟,龚自明,张强,滕靖,侯伟华,梁金波. 2014

[4]不同茶树品种龙井茶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朱荫,邵晨阳,张悦,林智,吕海鹏. 2018

[5]"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19

[6]紫牡丹红茶超干发酵生化机理浅析. 邬龄盛,陈泉宾. 2021

[7]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古丈毛尖品质研究. 刘翠红,黄永平,向小刚,钟兴刚,刘淑娟,谭正初. 2010

[8]高γ-氨基丁酸白茶品种适制性研究. 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章细英. 2014

[9]福云杂交后代茶树新品种(系)白茶适制性研究. 崔宏春,黄海涛,郑旭霞,赵芸,张建勇,敖存,师大亮,窦立耿. 2023

[10]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赵常锐,宁井铭,丁勇,郑生宏,陈习村,李军,方世辉. 2010

[11]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吕海鹏,钟秋生,王力,林智. 2009

[12]乌龙茶香气组分及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胡海涛,苗爱清. 2002

[13]特早生高产优质绿茶新品种黄金茶168号选育研究. 杨阳,赵洋,杨培迪,成杨,龙承先. 2016

[14]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湘牛大叶茶的选育研究. 段继华,雷雨,罗意,黄飞毅,王旭,康彦凯,郭嘉懿,董丽娟. 2016

[15]光质萎凋对不同茶树品种红茶品质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吴全,袁林颖,杨娟,张莹,王杰,邬秀宏,钟应富. 2021

[16]特早生高氨基酸优质绿茶茶树品种黄金茶2号选育研究. 向天颂,刘振,张湘生,赵洋,彭利萍,杨培迪,梁武,彭继光. 2013

[17]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金栀'选育报告. 雷雨,李赛君,罗意,黄飞毅,段继华,康彦凯,陈莹玉,丁玎,董丽娟. 2022

[18]茶树品种比较试验中性状鉴定评析. 王文杰. 2001

[19]茶树新梢中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对茶树品种品质的影响. 魏芳华,李春华. 1994

[20]特早生高氨基酸优质绿茶茶树新品种保靖黄金茶1号选育研究. 彭继光,龙承先,杨阳,杨晓春,赵洋,向天颂,刘振,石建智,宁静,余国标.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