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青方式对多花黄精嫩芽茶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佳丽

作者: 马佳丽;张厅;赵文慧;刘运腾;张一弛;马泽强;王成;王剑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多花黄精;嫩芽;杀青;代用茶;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275-2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多花黄精嫩芽为研究对象,采用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制备黄精嫩芽茶,分别利用微波、锅炒、蒸汽三种杀青方式进行杀青,并通过理化成分、茶汤色泽、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分析,探究不同杀青方式对黄精嫩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杀青工艺所制黄精嫩芽茶不仅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8.04%、14.49%、1.32%、1.66%。三种杀青方式所制黄精嫩芽茶中共检测出84种有嗅感的挥发性成分,以醛类(12种)、酮类(11种)、烯烃类(10种)、醇类(8种)及酯类(8种)等化合物为主;微波、锅炒、蒸汽杀青分别有10、12、7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丁酸乙酯为微波杀青工艺特有的关键香气成分,庚醛、戊醛、己醛、1-戊醇为锅炒杀青工艺特有的关键香气成分。不同杀青方式制作的黄精嫩芽茶品质存在差异性,其中微波杀青更适合黄精嫩芽茶的制备。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楂叶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吴玲玲,覃仁源,罗莲凤,冯红钰,刘汉焱,李子平,莫小燕,冯兰,梁光志. 2023

[2]超低温保存前处理甜橙嫩芽再生培养基的筛选. 刘英,李中安. 2012

[3]瓷玫瑰的组织培养. 文慧婷,张翠玲. 2006

[4]天门冬组织培养研究. 杨平飞,罗鸣,刘海,宋智琴,张金霞,赵仕娟,赵明书,吴明开. 2019

[5]枣树发出的嫩芽为何不见了. 李夏鸣,胡增丽. 2007

[6]代用茶茶汤中功能性成分组成及含量分析. 赵珊,杨飞洋,秦琳,李曦,黄世群,郑幸果,雷欣宇,仲伶俐. 2023

[7]茶和代用茶有机认证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舒爱民. 2019

[8]解读代用茶行业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汪庆华,刘新. 2019

[9]25份市售金银花代用茶的质量调查及活性成分分析数据集. 童凯,代良丽,黄书琴,钟佳雪,邓孟胜,李昭玲,刘婷婷. 2024

[10]重庆地区市售代用茶质量安全初步调查. 曾婷婷,张伟,付婷婷,黄永川,杨俊英,余鸿燕,王娜. 2019

[11]不同杀青方式对茶样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沈强,潘科,郑文佳,罗显扬,张建. 2013

[12]不同提香时间对湄潭青针茶的影响作用. 任家强,黄大灿,徐平元,陈小刚,申东. 2016

[13]杀青方式对机采绿茶理化品质的影响. 叶飞,桂安辉,龚自明,高士伟,王雪萍,郑鹏程,滕靖,王胜鹏,郑琳,刘盼盼. 2019

[14]贵州绿茶机械加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婷,王小霞,张军,刘晓霞,文山,郑文佳. 2018

[15]扁形绿茶降苦涩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黄藩,张翔,王迎春,罗凡,胥亚琼,王高熙. 2023

[16]加工工艺条件对桑叶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影响. 范作卿,王娜,朱琳,邹德庆,施新琴,于振诚,郭光. 2016

[17]基于多指标综合加权法的细毡毛忍冬花蕾加工工艺研究. 李旭东,吴宇,彭芳,毛常清,陶珊,张达,李生翠,赵豆豆,何欢,米亚东,李羿,张超. 2022

[18]杀青程度对炒青茶品质的影响. 王春梅,曾旭,熊红兵,曾泽彬,陈叙生. 2017

[19]云南勐海晒青毛茶产制概况. 陈红伟. 2000

[20]沙棘茶杀青工艺研究. 景秋菊,符殿滨,苏云珊,叶万军,王志伟,张晓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