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慧杰

作者: 王慧杰;郝建平;冯瑞云;南洋;杨淑巧;南建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土壤;品质控制;微孔穴深松耕;土壤紧实度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08 期

页码: 7-1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1 a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微孔深松耕技术和旋耕机旋耕15~20 cm的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紧实度以及棉籽品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深松耕技术较传统耕作方式,棉花苗期犁底层40 cm处土壤紧实度由9 069.70降低到558.80 k Pa,吐絮期犁底层4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由8 089.70降低到1 174.20 k Pa,吐絮期0~4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土壤容重最大为1.05 g/cm3,传统耕作最大为1.56 g/cm3;在>3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的总根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多187.03%;微孔深松耕处理棉株棉铃的5室铃率较传统耕作增加15.00%,每个棉瓤的种子数平均增加1~2粒;棉籽的籽指、密度、绒长均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株铃数比传统耕作增加6.34%,铃质量增加5.75%,皮棉产量增加10.12%。效益分析表明,采用微孔穴深松耕作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 338.00元。该研究揭示了微孔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疏松土壤紧实度,并提高棉籽品质增加棉花产量,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10%草甘膦在不同水分含量土壤中施用对棉花安全性影响研究初报. 崔必波,吉荣龙,李春宏,费跃,张明. 2001

[2]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棉花及土壤中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残留. 李新安,陈锡岭,赵华. 2011

[3]噻苯隆和敌草隆在棉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量. 冯义志,金杰,潘金菊,齐晓雪,梁林,刘伟. 2017

[4]新疆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用水效率与效益. 宁松瑞,左强,石建初,王数,刘忠山. 2013

[5]漫灌和滴灌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临界值研究. 李青军,张炎,哈丽哈什·依巴提,冯固. 2018

[6]深松深度对南疆滴灌棉田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影响. 王亮,郭仁松,吾买尔江?库尔班,田立文,林涛,郑子漂,徐海江,孔繁阳,崔建平. 2020

[7]耕层重构对棉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王燕,张谦,王树林,韩硕,冯国艺,董明,钱玉源,祁虹. 2021

[8]植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与评述. 王延琴,周大云,匡猛,马磊,方丹,许红霞. 2014

[9]江苏棉田中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检测. 林玲,章如意,张昕,邓晟. 2016

[10]施氮对南疆潮土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侯秀玲,张炎,李磐,王晓静,盛建东. 2006

[11]植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王延琴,周大云,匡猛,马磊,方丹,许红霞. 2014

[12]连作棉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陈兰,张小平,张晓洁. 2016

[13]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蚜酮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 郑永权. 2011

[14]土壤铅处理对棉花铅吸收及累积的影响. 任秀娟,王洪亮,朱东海,吴海卿,吴大付. 2012

[1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 徐军,张盈,董丰收,刘新刚,郑永权. 2015

[16]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棉花和土壤中氟铃脲的残留. 徐军,刘新刚,董丰收,郑永权. 2010

[17]两种吡虫啉种衣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董丰收,陶华为,姚建仁. 2004

[18]海冰水盐分浓度及灌溉次数对土壤水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武雪萍,郑妍,刘恩科,王小彬,赵全胜,查燕,蔡典雄,白洋,胡育骄. 2010

[19]福美双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规律研究. 宋国春,于建垒,赵德友,李美,林相璀,蒋保国. 2000

[20]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汉民,刘松涛,曹雯梅,马丽,房卫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