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育系‘明S’与‘R900’配组农艺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佳丽

作者: 彭既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不育系;组合;分蘖;结实率;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21 期

页码: 23-2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考查不育系‘明S’与恢复系配组后代的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等性状及产量表现,以期为‘明S’配制其他高产组合提供依据。利用‘明S’等8个生育期接近的不育系与同一父本‘R900’配组,将杂交F1代种子播种,在科学管水施肥的相同栽培条件下,对8个组合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等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记载。结果表明,明S/R900播始历期为84天,生育期最长,为148天;株型较矮,为117 cm;组合高产,产量为12.9 t/hm~2,超出‘双两优1000’1.26 t/hm~2;明S/R900具有强分蘖能力,单株有效穗15.3个,有效穗数252.45万/hm~2,有效穗超出隆638S/R900为54.3%,结实率高,为93.91%,每穗实粒数211.96粒;对紫杆病有一定的抗性。不育系明S/R900组合性状表明‘明S’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1990

[2]国审优质杂交水稻神农优452特性及栽培要点. 文守云. 2021

[3]以不育系为母本、大颖野生稻为父本的远缘野栽杂交简化技术研究初报. 张淑平. 2000

[4]高温热害对四个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结实率的影响. 夏明元,戚华雄. 2004

[5]自育棉花不育系不育性鉴定. 吕淑平,程静,谢德意,吕双俊. 2006

[6]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豆不育系昆虫传粉技术研究. 王曙明,王跃强,李建平,李茂海,孙寰,赵丽梅,张宝石. 2010

[7]萝卜地方优良品种高制种潜力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研究. 张晓雪,刘阳,宋江萍,邱杨,王海平,张晓辉,李锡香. 2019

[8]优质抗病早熟杂交水稻新恢复系明恢82的选育与利用. 林美娟,谢华安,郑家团,罗家密,张建新,黄显波,邓则勤,王爱兰. 2002

[9]强恢早熟水稻新恢复系明恢及其配制组合的选育与利用. 郑家团,谢华安. 1997

[10]贵州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和稻米品质差异研究. 罗丹秋,李立江,蒋明金,姬广梅,张佳凤,田晋钰,李敏. 2024

[11]几个含云南野生血缘的亲本组合(云瑞06系列)后代表现及评价. 段惠芬. 2011

[12]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3]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4]不同施肥量下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付稀厚,吕端春,张文军. 2016

[15]优质香型粳稻绥粳4号精确定量氮肥技术研究. 魏中华. 2012

[16]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分蘖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付稀厚,边少锋. 2015

[17]分期播种插秧对水稻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影响. 苏玉安,王昌华,唐志强,蒋洪波,吕桂兰,李小宛. 2018

[18]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文忠,王慧慧,芦明,连培红,申海斌. 2018

[19]分蘖去留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卢秉林,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吴科生,杨蕊菊,崔恒. 2020

[20]分蘖和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