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甘林

作者: 甘林;代玉立;滕振勇;阮宏椿;杜宜新;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丙环唑;烯唑醇;咪鲜胺;敏感性;交互抗性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16 年 18 卷 02 期

页码: 194-2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_(50)值分别在0.018 6~7.779、0.041 6~22.32和0.005 3~7.930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米小斑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以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EC_(50)平均值(0.519 9±0.028 4)、(0.407 9±0.020 4)和(0.381 8±0.020 2)μg/m L分别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相对敏感基线,发现各有15.14%、20.00%和17.30%的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14.96、54.71和20.77。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杀菌剂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而丙环唑和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66 2。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5.131.4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 代玉立,甘林,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18

[2]28%丙环·咪鲜胺水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章稳宏,张春兰,储西平. 2011

[3]28%丙环·咪鲜胺水乳剂的研制. 储西平,明亮,苏小冬,董红. 2010

[4]常用杀菌剂对啶虫脒中华蜜蜂毒性潜在增效作用研究. 韩文素,任承才,高景林,齐帮亚,王释婕,赵珊,钟义海,赵冬香. 2017

[5]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陈宏州,杨红福,姚克兵,庄义庆,缪康,束兆林. 2017

[6]水稻恶苗病菌田间抗咪鲜胺菌株的适合度及其交互抗性. 周俞辛,于俊杰,俞咪娜,尹小乐,王亚会,杜艳,齐中强,宋天巧,张荣胜,刘永锋. 2016

[7]抑霉唑、咪鲜胺与指状青霉CYP51的结合模式及交互抗性机制分析. 李康,肖春,严飘,陶丽红,李佳俊,吴文伟,叶敏,王凯博. 2023

[8]海南玉米小斑病菌室内药剂筛选及对戊唑醇、嘧菌酯的敏感性. 严婉荣,陈圆,肖敏,赵志祥,肖彤斌. 2018

[9]甘肃省枸杞炭疽病菌对4种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的敏感性. 张海英,刘永刚,李建军,张新瑞. 2019

[10]山东省苹果轮纹病菌对三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 范昆,李晓军,张勇,王涛,李军,曲健禄. 2013

[11]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敏感性评价. 郭建国,杨凤珍,杜蕙,金社林,张新瑞. 2019

[12]油菜菌核病菌对嘧菌环胺和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潘以楼,朱桂梅,郭建,肖婷,陈宏州,杨敬辉. 2011

[13]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潘以楼,朱桂梅,郭建,肖婷,顾炳朝. 2012

[14]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菌的鉴定及对4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许媛,成玮,颜伟中,肖婷,王建华,吉沐祥,杨敬辉. 2020

[15]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检测. 史国英,谢玲,王灿琴,任惠,岑贞陆,胡春锦,莫贱友. 2013

[16]2014年海南省橡胶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 曹学仁,车海彦,杨毅,罗大全. 2015

[17]江西省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检测及抗性风险分析. 何烈干,邹芬,李湘民,黄瑞荣,马辉刚. 2021

[18]116株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 杨石有,周慧珍,张贺,黄雅,刘晓妹,蒲金基. 2015

[19]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及与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 齐永志,张小风,赵卫松,王文桥,马志强,韩秀英. 2012

[20]长沙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交互抗性及增效剂的作用. 王小平,周程爱,陈章发.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