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永亮

作者: 张永亮;王建丽;胡自治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群落稳定性

期刊名称: 草地学报

ISSN: 1007-0435

年卷期: 2007 年 15 卷 01 期

页码: 43-4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与无芒雀麦(B rom us innerm 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的净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单播和混播草地中杂花苜蓿的AGR和RGR平均值高于敖汉苜蓿(M.sa tiva CV.A ohan);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生物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但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敖汉苜蓿早于杂花苜蓿(M.varia M artin.CV.C aoyuan);苜蓿在孕蕾至初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至抽穗期AGR和RGR最高,混播降低了苜蓿的AGR和RGR值;在组分频率下,春秋二季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RYT>1),而夏季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1),苜蓿的竞争力大于无芒雀麦(苜蓿的CR>1);甘农1号杂花苜蓿(M.variaM artin.CV.G annong N o.1)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稳定性较好;在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中,光资源竞争是种间竞争的关键,温度对种间竞争有明显影响,夏季较高的温度减弱了无芒雀麦的竞争力,增强了苜蓿的竞争力;夏季是混播草地中无芒雀麦种群衰退的关键时期。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张永亮,张丽娟,高凯,王建丽. 2007

[2]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张丽娟,张永亮,高凯,赵海新. 2008

[3]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李道明,申忠宝,潘多锋,王建丽,张瑞博,张月学,李彩凤. 2012

[4]单播与混播下的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分析. 张永亮,王建丽. 2007

[5]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潘多锋,申忠宝,王建丽,高超,李道明,张瑞博,邸桂俐,钟鹏. 2012

[6]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种间竞争效应分析. 林慧龙,董世魁. 2003

[7]亚热带中山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数量消长及相互作用的分析. 杨允菲,傅林谦,朱琳. 1995

[8]西南地区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研究. 万里强,李向林,袁庆华,何峰. 2011

[9]混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群落种间竞争分析. 兰吉勇,张学洲,张丽萍,张荟荟,张学沣,马海燕,李学森. 2016

[10]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在(1:1)混播中的竞争与共存. 谢开云,张英俊,李向林,何峰,万里强,王栋,秦燕. 2015

[11]旱区苜蓿混播技术研究进展. 韩志顺,郑敏娜,梁秀芝,康佳惠,陈燕妮. 2018

[12]混播草地土壤种子库和田间杂草特征研究. 王建光,吕小东,孙启忠,余红梅. 2012

[13]刈割对无芒雀麦、苜蓿混播草层根体积根重及含糖量的影响. 赵海新,黄晓群,朱占林,贾娟霞. 2007

[14]呼伦贝尔地区不同多年生牧草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研究. 徐大伟,徐丽君,辛晓平,杨桂霞,苗阳. 2017

[15]刈割对无芒雀麦和苜蓿混播草地翌年头茬草的影响. 赵海新,黄晓群,孙海正. 2008

[16]混播比例对两种苜蓿混播草地产量和种群密度稳定性的影响. 叶婷,吴晓娟,芦奕晓,刘生娟,姜卓慧,杨惠敏. 2023

[17]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苜蓿根系性状影响及抗寒效应研究. 冯鹏,申晓慧,李如来,张华,郑海燕,李志民,李增杰,姜成,孙力,郭伟,张英俊. 2017

[18]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高光谱遥感估产研究. 王建光,吕小东,姚贵平,孙启忠. 2013

[19]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研究. 陈积山,朱瑞芬,高超,邸桂俐,张月学. 2013

[20]柳枝稷与苜蓿混作生长特征及竞争作用研究. 高阳,安雨,王志锋,任伟,徐安凯.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