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的DNDC模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夏文建

作者: 夏文建;周卫;梁国庆;王秀斌;孙静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麦轮作;氮循环;DNDC模型;敏感性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2 年 01 期

页码: 77-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体系的氮肥施用田间试验,采用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DNDC)模型研究了气候条件、土壤属性、农业管理等输入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子粒产量、作物氮吸收、氨挥发、N2O排放等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DNDC模型模拟的土壤氨挥发速率和N2O排放通量与田间实测结果较为吻合,氨挥发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688,N2O排放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528,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DNDC模型预测农田土壤氮素具有较高可信度。模拟结果显示,气温和氮肥用量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吸氮量的关键因素;土壤氨挥发主要受氮肥品种影响,并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N2O排放主要受温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使DNDC能更有效地估算氨挥发和N2O排放,有必要获取更翔实的资料以减少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基于DNDC模型的稻田氮素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赵峥,吴淑杭,周德平,褚长彬,曹林奎. 2016

[2]基于DNDC模型的双季稻体系氨挥发损失研究. 夏文建,王淳,张丽芳,张文学,冀建华,陈金,刘增兵,刘光荣. 2020

[3]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碳氮流失的影响. 赵峥,周德平,褚长彬,吴淑杭. 2018

[4]沼液还田对稻田土壤养分与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 左狄,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娟琴,黄仁影,张翰林. 2018

[5]氮沉降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过程的研究进展. 陆姣云,张鹤山,田宏,熊军波,刘洋. 2022

[6]海洋酸化对碳、氮和硫循环的影响. 于娟,张正雨,田继远,杨桂朋,贾鸿冰. 2018

[7]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李青杰,方文生,颜冬冬,王秋霞,曹坳程. 2019

[8]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 王青霞,陈喜靖,喻曼,沈阿林. 2019

[9]土壤熏蒸对土壤氮循环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晴,张大琪,方文生,李园,王秋霞,颜冬冬,曹坳程. 2021

[10]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田肥料氮循环的影响. 易丽霞,胡跃高,曾昭海,唐海明,肖小平,杨光立. 2012

[11]淡水养殖环境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黄晓丽,陈中祥,汤施展,吴松. 2017

[12]不同灌溉水量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吴林亿,王丽丽,杜君,魏义长,王肃,龚玲玄,万博,周其文. 2023

[1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玉轮作土壤中细菌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胡菏,吴宪,赵建宁,杨殿林,王丽丽,李刚,修伟明. 2021

[14]CO_2浓度升高对水体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施曼,张维国,李江叶,严少华,高岩. 2018

[15]冻融对土壤氮素损失及有效性的影响. 陈哲,杨世琦,张晴雯,周华坤,井新,张爱平,韩瑞芸,杨正礼. 2016

[16]氟乐灵对氮循环的影响以及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王蕾,李玮. 2023

[17]红枫湖水环境的局部恢复技术——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李正魁,濮培民,胡维平,王国祥,李波,胡春华,张卫东,朱佳廷. 2001

[18]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填料生物膜氮循环微生物功能特征. 曲疆奇,张清靖,杨浩辰,赵萌,朱华. 2023

[19]羊草草地植被-土壤系统氮循环研究. 李玉中,王庆锁,钟秀丽,任娜. 2003

[20]水稻土中铁-氮循环耦合体系影响镉活性机理研究. 李义纯,李永涛,李林峰,唐明灯,王艳红,艾绍英.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