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P芯片玉米抗倒性状的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燕树锋
作者: 燕树锋;范艳萍;刘海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抗倒性;穿刺强度;QTL定位;SNP芯片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30 卷 002 期
页码: 29-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10K SNP芯片和玉米F2∶3家系,共定位到18个与茎秆穿刺强度、茎粗和穗位高性状相关的QTL.结果表明,5个茎秆穿刺强度QTL分别位于第1、3、4、6、7染色体,4个茎粗QTL分别位于第1、2、4、8染色体上,9个穗位高QTL分别位于第1、2、3、4、6、7、8、9染色体上.在第4染色体2.2~11.7 Mb区段上检测到同时控制地上第3节茎秆穿刺强度、茎粗和穗位高3个性状的QTL;在第8染色体C8M179标记(物理位置118 050 940 bp)附近检测到同时控制地上第3节茎粗和穗位高2个性状的QTL.
分类号: S513.035.3
- 相关文献
[1]利用高密度SNP芯片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QTL. 徐翠,许理文,葛建镕,张华生,王元东,路运才,王凤格. 2022
[2]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定位角果相关性状QTL位点. 王会,梅德圣,李云昌,刘佳,王军,汪文祥,付丽,桑世飞,胡琼. 2014
[3]甘蓝型油菜的花期与生育期QTL定位. 俎峰,赵凯琴,张云云,田正书,刘亚俊,奚俊玉,束正齐,符明联. 2019
[4]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分析. 徐亮,李开祥,郭少敏,杜德志. 2024
[5]不同玉米品种青贮收获期茎秆抗倒力学特性比较分析. 王雅楠,鉴军帅,贾凯,白岚方,王瑞,张向前,王玉芬. 2020
[6]遮荫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穿刺强度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刘仲发,勾玲,赵明,张保军. 2011
[7]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张洪生,赵明,吴沛波,翟延举,姜雯. 2009
[8]玉米不同耐密植品种茎秆穿刺强度的变化特征. 勾玲,黄建军,孙锐,丁在松,董志强,赵明. 2010
[9]基于SNP芯片的云南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张鹏,管俊娇,黄清梅,杨晓洪,张建华,康祝科. 2020
[10]基于SNP芯片的玉米黄改系遗传基础研究. 王阳,侯佳明,李继洪,陈冰嬬,高鸣,胡喜连,李淑杰,高士杰. 2016
[11]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邹成林,黄开健,黄爱花,莫润秀,翟瑞宁,杨萌,韦新兴. 2025
[12]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英文). 孙扣忠,赫明涛. 2017
[13]玉米抗倒性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贾波,谢庆春,倪向群. 2015
[14]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孙扣忠,赫明涛. 2016
[15]带耕沟播培土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许爱玲,席天元,卫晓东,刘青云,李永山,张建诚. 2019
[16]玉米自交系灌浆期抗倒性评价及抗倒性状的相关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 2014
[17]玉米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丰光,黄长玲,邢锦丰. 2008
[18]玉米抗倒性与茎秆显微结构的关系. 王立新,郭强,苏青. 1990
[19]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2010
[20]解草酯及二氯丙烯胺对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药害的解毒效应研究. 张全国,杨利华,董金皋,张金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叶面喷锌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子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盼盼;乔江方;侯传伟;张美微;杨铭波;韩琳琳;李川;范艳萍
关键词:夏玉米;叶面喷锌;子粒产量;子粒品质
-
冬凌草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刘海芳;燕树锋;赵霞;杨豫龙;王会锋;刘点;赵芊雯
关键词:
-
玉米小斑病抗性种质鉴定及生理生化分析
作者:高刚强;刘海芳;陈银银;燕树锋;刘天学;温涛;高意帆;赵霞;穆心愿;杨豫龙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种质资源;防御酶;真菌病害;抗病性
-
授粉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植株形态、叶片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穆心愿;马智艳;卢良涛;吕姗姗;刘天学;胡秀丽;李树岩;蒋寒涛;范艳萍;赵霞;唐保军;夏来坤
关键词:夏玉米;授粉期;高温胁迫;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
-
玉米shrunken2突变体中醇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作者:韩小花;晋玉宽;周波;刘康;廖勇;范艳萍;田雯;王振华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近等基因系;shrunken2突变体
-
农业科研院所创建文明单位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作者:范艳萍;王延召;田雯;张兰薰;裴学庆;黎静静;程泽强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文明单位;行业特色;精神文明
-
农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作者:范艳萍;田雯;裴学庆;黎静静;程泽强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培养;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