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对木薯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洪鑫

作者: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

作者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木薯;种植密度;留苗方式;产量;经济收益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13 年 17 期

页码: 24-27

摘要: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留苗方式下的木薯产量和经济收益差异。结果表明:不论单杆留苗方式,还是双杆留苗方式,随着木薯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木薯产量、木薯产值和经济收益均随之增加。在单杆留苗方式下,高、中密度比低密度的产量分别增加128.73%、73.83%,木薯产值分别增加62.49%、113.71%,而经济收益分别增加126.30%、228.90%;在双杆留苗方式下,高、中密度比低密度的产量分别增加65.07%、35.03%,木薯产值分别增加50.91%、84.49%,经济收益分别增加84.40%、138.97%;在等密度条件下,双杆留苗方式的产量、木薯产值和经济收益均高于单杆留苗方式,在高、中、低密度时产量分别增加7.84%、16.08%和49.43%,木薯产值分别增加10.73%、24.18%和52.40%,经济收益分别提高7.75%、15.82%和24.61%。方差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对木薯产量的影响极显著,留苗方式的影响显著,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不显著。

分类号: S533

  • 相关文献

[1]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张林辉,宋记明,李月仙,段春芳,刘倩,严炜,沈绍斌,易怀锋,刘光华. 2015

[2]白菜施氮量对后茬水稻生物效应的影响. 顾小凤,张萌,芶久兰,魏全全,陈龙,何佳芳,胡华群. 2021

[3]不同生物有机复合肥施肥量对半干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产量及经济收益的影响. 张悦,马一凡. 2017

[4]不同麦稻轮作模式产量、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石晓旭,石吕,薛亚光,陈永建,刘旭杰,单海勇,张晋,韩笑,严旖旎,刘海翠,李赢,杨美英,刘建. 2024

[5]广东省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 梁海波,黄洁,郁昌的,魏云霞,何时雨,郑永清,陈冬冬,安飞飞,肖鑫辉. 2017

[6]海南岛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 梁海波,黄洁,韩全辉,陈冬冬,肖鑫辉,安飞飞,薛茂富. 2016

[7]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宋记明,刘光华,段春芳,姜太玲,李月仙,肖明昆,沈正松,严炜. 2024

[8]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稻麦生产的碳效率及收益评估. 薛亚光,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 2015

[9]青海省天然草地的收益分析及分类经营. 张丛,陈全功,梁天刚. 2010

[10]化肥施用量对苹果种植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苏静萱,李宁辉. 2020

[11]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浅析——由政府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引发的思考. 邹治将. 2021

[12]海南半干旱地区芒果间作柱花草及作物效益初探(英文). 白昌军,刘国道,何华玄,王东劲. 2003

[13]洞庭湖地区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纪雄辉,刘昭兵,石丽红,田发祥,李洪顺. 2009

[14]不同耕作模式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的影响. 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潘孝晨,程凯凯,董春华,石丽红,罗尊长. 2020

[15]如何高效利用花生秧. 郝彩虹,佟桂芝,李莉,张建胜,李信涛,王伟霞. 2023

[16]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石丽红,唐海明,文丽,程凯凯,李超,李微艳,肖小平. 2022

[17]氮肥和种植密度对通粳981产量影响的函数模型研究. 周根友,汪波,夏华. 2018

[18]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黄鼎程,王登伟,柳延涛,黄春燕. 2017

[19]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 2004

[20]酒用高粱种植密度、施肥量与产量间的关系模型. 李祥栋,张明生,王洋,任明见,高翔.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