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因组上一个Ds切离及其双位点插入行为的分子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丁丁

作者: 赵丁丁;乔中英;程孝;王建平;焦翠翠;孙丙耀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Ds元件;侧翼序列;切离足迹;转座

期刊名称: 遗传

ISSN: 0253-9772

年卷期: 2014 年 36 卷 12 期

页码: 1249-12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转座元件Ac/Ds是h AT转座子家族的成员,导入水稻基因组后具有转座活性,尽管转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们通常经保守的非复制型"剪切-粘贴"过程转座。研究表明,在Ac编码的转座酶作用下,Ds从原位点切离后常优先重新插入到连锁位点。文章利用TAIL-PCR技术从水稻一个Ds插入突变体及其回复突变体中分离Ds侧翼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Ds在突变体上插入位点、回复突变体内切离足迹和重新插入位点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中Ds从3号染色体切离后,在原插入位点残留了8 bp足迹序列(CATCATGA),引起Ds标记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数目增加,从而影响基因结构。切离后的Ds重新插入回复突变体第2和第6号染色体上,分别编码烟草胺氨基转移酶和衰老相关蛋白的2个基因的编码区。因此,典型的"剪切-粘贴"机制不能完全解释Ds的转座行为,Ds转座存在"剪切-复制-粘贴"的特点。

分类号: S511`Q943.2

  • 相关文献

[1]水稻抗白叶枯病T-DNA插入突变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和分析. 乔枫,赵开军,耿贵工,陈志. 2013

[2]小麦幼苗活性LTR反转录转座子筛选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周宾寒,杨竹,王书平,方正武,胡赞民,徐兆师,张迎新. 2023

[3]piggyBac转座子AgoPLE1.1在黑腹果蝇种系转化中的应用. 张浩淼,王晓芳,罗光华,韩湘豫,王秋霞,韩召军,吴敏. 2021

[4]植物反转录转座子及其在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唐益苗,马有志. 2005

[5]不同TAIL-PCR通用引物在转基因大豆、水稻、油菜侧翼序列分离中的应用评价. 陈笑芸,汪小福,刘仁虎,张小明,周育,缪青梅,徐俊锋. 2013

[6]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B2510的插入位点分析. 丁慧,俞咪娜,王亚会,于俊杰,尹小乐,薄惠文,黄星,刘永锋. 2016

[7]转Bt-pta-bar基因玉米侧翼序列分析及特异性检测方法研究. 董立明,于维,李葱葱,张明,李飞武. 2013

[8]富集宏基因组DNA中α淀粉酶全长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 曾丽娟,廖思明,王青艳,杜丽琴,韦宇拓,黄日波. 2010

[9]高效、新T-DNA侧翼序列分离技术——Actail-PCR. 杨立勇,刘灶长,周立国,罗华程,罗利军. 2009

[10]东方百合T-DNA插入突变株侧翼序列的分离及分析. 张静,刘菊华,徐碧玉,贾彩红,张建斌,谭光兰,金志强. 2010

[11]抗病转基因大豆事件B4J8049外源T-DNA整合位点分析及特异性检测. 包婉莹,仲晓芳,杜茜,赵倩倩,杨向东. 2018

[12]油菜黑胫病菌T-DNA插入致病力减弱突变体的筛选及侧翼序列分析. 皇甫海燕,史志丹,郝丽芬,燕孟娇,宋培玲,杨永青,贾晓清,皇甫九茹,郭晨,李子钦. 2021

[13]梨树腐烂病菌致病力缺陷突变体的筛选和侧翼序列分析. 袁洪波,侯珲,周增强,涂洪涛,王丽. 2021

[14]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G2-7的分子特征. 马硕,焦悦,杨江涛,王旭静,王志兴. 2020

[15]耐盐转基因大豆事件AtARA6-A001外源插入片段侧翼序列及其应用. 孙星邈,侯云龙,王英哲,关诗宇,邱红梅,张玲. 2024

[16]基因侧翼序列扩增技术的应用进展. 蒲远波,郭翠,平淑珍. 2016

[17]耐草甘膦转EPSPS/GAT大豆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文静,郭勇,邱丽娟. 2020

[18]一种转基因植物高特异定性检测方法. 许娜,黎娟华,宋书锋,王曼玲,彭明,夏新界. 2011

[19]基于重测序鉴定SbHKT基因在陆地棉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 徐鹏,郭琪,徐珍珍,孟珊,陈天子,沈新莲. 2021

[20]甘蔗SPSB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曹辉庆,黄诚梅,蒋胜理,罗海斌,邓智年,吴凯朝,徐林,魏源文.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