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单核体交配型及杂交后代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芳芳

作者: 张芳芳;陈雪凤;张雯龙;刘增亮;赵承刚;吴圣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菇;交配型;杂交后代;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741-17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背景】食用菌交配型和单单杂交杂合子的鉴定通常采用显微镜检测观察是否具有锁状联合的方式进行,存在耗时长、工作量大且易出现误检等问题。【目的】建立一种鉴定香菇单核体交配型和单单杂交后代的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交配型因子保守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设计分型引物,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allele-specific PCR, AS-PCR)技术,鉴定香菇L808和YX7的单孢分离株交配型及其杂交后代。【结果】AS-PCR鉴定结果表明,L808的38个单孢分离株中,交配型为A1B1、A2B2、A1B2和A2B1的单核体分别有6、13、8和11个;YX7的45个单孢分离株中,交配型为A3B3、A4B4、A3B4和A4B3的单核体分别有15、8、8和12个,交配型为A3A4B3B4的异核体2个;12个单单杂交菌株中,10个为真正的杂合子,2个为非杂合子。传统方法与AS-PCR分子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但前者容易将异核体误判为单核体。【结论】基于SNP位点的AS-PCR技术能有效鉴别香菇单核体交配型和单单杂交后代,区分单核体与异核体,具有精准、高效的特点,是一种香菇分子辅助育种的理想工具。

分类号: S646.12

  • 相关文献

[1]基于simc1基因筛选3种尖塘鳢特异性SNP标记. 樊佳佳,马冬梅,朱华平,林明辉,苏换换,池金泉. 2022

[2]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的再生与交配型的关系. 朱朝辉,陈明杰,谭琦,贺冬梅,潘迎捷. 2000

[3]香菇135菌株特异SCAR标记的分布和遗传特性. 张美彦,尚晓冬,谭琦,陈明杰,潘迎捷. 2008

[4]香菇单核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菌丝交配型测定. 潘迎捷,伯海英,沈宗英. 1993

[5]交配型对香菇单、双核菌丝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林范学,李宏盛,冯磊,梁保东,鲍大鹏. 2013

[6]基于SNP分型的香菇交配型AS-PCR鉴定. 张美彦,宋春艳,于海龙,谭琦,徐珍,王瑞娟,章炉军,尚晓冬. 2019

[7]基于电子鼻的香菇杂交后代香味品质分析. 黄奕洲,陈雪凤,赵承刚,吴圣进,张雯龙,刘增亮. 2023

[8]基于重测序的23份香菇种质资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宋琳琳,陈红芝,毋柳柳,李畅,孟丽,孔维丽. 2024

[9]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番茄高色素基因hp1和hp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金凤媚,杨迎霞,薛俊,郏艳红,刘仲齐. 2009

[10]水稻耐盐基因SKC1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蒋医蔚,韩晓丽,闸雯俊,刘凯,李培德,徐华山,游艾青,周雷. 2019

[11]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Sw-5b基因. 刘文明,华明艳,宋兰芳,崔少杰,孙海波,金凤媚. 2023

[12]水稻氮高效、耐冷基因OsGRF4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其利用. 孙平勇,张武汉,张莉,舒服,何强,彭志荣,邓华凤. 2021

[13]樱桃属种间杂种的早期分子鉴定. 王鸿霞,叶乃好,李文生,张开春,束怀瑞. 2006

[14]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内蒙古和甘肃的交配型分布及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王英华,国立耘,梁德霖,朱小琼. 2003

[15]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 王宝华,鲁国东,张学博,谢联辉,王宗华,袁筱萍,沈瑛. 2000

[16]杏鲍菇担孢子交配型的鉴定分析. 冯伟林,蔡为明,金群力,范丽军,刘晓红. 2010

[17]鄂、湘、赣、滇、黔、川六省稻瘟病菌有性态的研究. 朱培良,沈瑛,袁筱萍. 1994

[18]用微卫星(MS)标记分析稻瘟病菌的有性生殖和遗传多样性. 沈瑛,C.KAYE,J.FROUN,邓一文,D.THARREAU. 2004

[19]湖南省3个主要稻瘟病区菌株的交配型分布及其生理小种测定(英文). Raoul Bruno NGUEKO,沈瑛,徐同. 2003

[20]蛹虫草菌株的交配型鉴定及其部分栽培特征研究. 刘敏祥,何华奇,茅文俊,鲍大鹏.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