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对油菜薹外观性状、养分积累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宝刚

作者: 林宝刚;郝鹏飞;任韵;怀燕;张慧;薛波文;华水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薹;施氮量;采收株高;养分;氨基酸组分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2474-24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对油菜薹外观性状、养分积累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以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采收株高为副区,测定了油菜薹粗度和鲜重,氮(N)、磷(P)和钾(K)浓度,硝酸还原酶(NR)、谷酰胺合成酶(GS)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活性,亚硝酸盐含量以及16种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株高的增加,油菜薹粗度降低,但施氮量对油菜薹粗度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增加了油菜薹鲜重;在各施氮量处理下,采收株高30 cm时,油菜薹鲜重高于其他采收株高。油菜薹N和K浓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施氮量对油菜薹P浓度影响不显著。氮代谢过程中NR活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氮素浓度变化一致;而GS和AS活性则表现为持续降低。在采收株高20和30 cm处理下,油菜薹氨基酸组分含量主要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采收株高40 cm时,油菜薹中的缬氨酸等7种氨基酸含量在各施氮量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天冬氨酸等8种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最高,采收株高50 cm时,谷氨酸等4种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余氨基酸组分含量在各施氮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在施氮量180 kg·hm-2、采收株高40 cm时油菜薹具有较好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优质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施氮量与灌水上下限对黄秋葵产量和养分吸收的交互作用. 徐声辉,牛丽,张认连,黄运湘,龙怀玉. 2023

[2]油蔬两用型油菜不同采摘期下油菜薹的品质变化研究. 孙灵湘,孙华,王毓宁,张建栋,黄萌. 2021

[3]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维生素合成的影响. 林宝刚,怀燕,李志平,柳寒,任韵,张冬青,余华胜,华水金. 2020

[4]不同生态区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摘薹后产量表现. 林宝刚,任韵,柳寒,何伟民,张冬青,吴德志,余华胜,华水金. 2020

[5]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 郝鹏飞,林宝刚,任韵,朱建方,怀燕,华水金. 2023

[6]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_1含量. 徐月清,汪丹丹,杨瑞楠,戚欣,马飞,王秀嫔,张奇,张良晓,李培武. 2019

[7]不同包装材料对油菜薹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张雪梅,张玲,高飞虎,李雪. 2016

[8]不同播种期对油菜薹产量的影响. 李洪菊,杨芳,周家华,蔺江霞,胡琼,王会,梅德圣. 2016

[9]油肥1号薹-肥两用技术研究初探. 邓力超,范连益,涂义秋,曲亮,李莓. 2016

[10]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张雪梅,曾志红,张玲,李艳花,张欢欢,高飞虎,李雪,梁叶星,杨世雄. 2021

[11]利用特征氨基酸组分分析与显微观察鉴别掺假鱼粉. 徐洁,钱爱萍,陈体强,饶秋华. 2004

[12]薄壳山核桃胚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卢翔,李效文,夏海涛,王正加,王金旺. 2018

[13]不同品种小米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评价. 冯耐红,侯东辉,杨成元,陈丽红,李婧,岳忠孝,沈群,田翔. 2020

[14]不同产区绿茶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分析评价. 王雪萍,高士伟,郑鹏程,叶飞,王胜鹏,龚自明. 2020

[15]谷子萌芽期营养品质变化及氨基酸组分评价. 冯耐红,岳忠孝,侯东辉,李婧,陈丽红,杨成元. 2020

[16]R5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宋柏权,赵黎明,林思宇,冯乃杰,杨骥,李建英,郑殿峰. 2012

[17]3种不同外形凤冈绿茶的儿茶素、氨基酸和香气组分. 王俊红,吴艳,朱永霞,吴小勇,李世合,刘晓霞. 2023

[18]高纬度地区大豆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分表型鉴定与聚类分析. 邱红梅,杨春明,高淑芹,侯云龙,马晓萍,孙星邈,郑宇宏,王跃强,王曙明. 2014

[19]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差异分析. 王雪萍,滕靖,郑琳,刘盼盼,桂安辉,冯琳,龚自明. 2019

[20]电子束剂量率对冷却牛肉蛋白品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程述震,王晓拓,张洁,解新方,王志东.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