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晓丽

作者: 吴晓丽;李朝苏;刘淼;李明;李式昭;熊涛;汤永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方式;生防制剂;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子囊壳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4 年 016 期

页码: 13-2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以及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2019—2022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深旋+秸秆旋埋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药剂(对照、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以及5个小麦品种,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下,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药剂防治效果以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2022年赤霉病发生较2020年重,主要与花后的降雨量有关;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产量较深旋+秸秆旋埋处理高11.76%~58.82%,主因是穗数较高,免耕+秸秆覆盖的土壤禾谷镰刀菌含量和病籽率明显低于旋耕处理,但病穗率和子囊壳数量显著高于深旋+秸秆旋埋处理;在赤霉病发生较轻年份,生防制剂防控效果最佳,其次是化学药剂处理,但在赤霉病发生偏重年份,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生防制剂;‘绵麦902’产量高但易感染赤霉病,‘川麦618’产量较高且赤霉病抗性好。总体来看,免耕秸秆覆盖产量高,选用抗性品种和合理运用药剂能够有效抑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分类号: S435.121.45

  • 相关文献

[1]小麦茎基腐病病原假禾谷镰刀菌与赤霉病之间的关系. 江航,祁凯,马立国,张博,张悦丽,马国苹,齐军山. 2022

[2]信阳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春季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姜明波,翟顺国,王守强,程泽强,韩国琼,刘先明. 2018

[3]江苏姜堰不同品种与播期小麦赤霉病抗性比较. 张海燕,董飞,徐剑宏,朱凤,田子华. 2019

[4]基于PSO-SVR模型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方法. 郁凌华,邢程,荀静,缪新伟,王军,曹文昕,岳伟. 2023

[5]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及原因分析. 齐晓红,陈琦,侯艳红,范志业,刘迪,沈海龙,宋玉立,李世民. 2016

[6]稻瘟病菌在培养基上有性世代的形成. 沈瑛. 1989

[7]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和F.asiaticum在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子囊壳形成的比较. 茹艳艳,谢淑娜,刘佳中,李保叶,孙静,郝俊杰. 2023

[8]稻瘟病菌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筛选. 王洪凯,林福呈,柴荣耀,李德葆. 2004

[9]宁夏灌区小麦白粉病菌子囊壳的存活力. 陈企村,茹庆华. 1997

[10]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沈瑛,袁筱萍,金敏忠,柴荣耀. 1989

[11]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防治粟线虫病的研究. 刘信义,王志学,李继思,张汉富. 1985

[12]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间的关系研究. 黄富,潘学贤,程开禄,汪远宏. 1995

[13]宜香系列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研究. 石军,李德强,张琴,李小艳,罗艺婉,江青山,赵德明,黄富. 2013

[14]稻曲病发病程度与产量的相关性. 王梅,周永力,赵震宇,郭庆元,谢学文. 2007

[15]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黑痘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张久慧,杨胜清,马贵龙. 2014

[16]木霉制剂的生防应用研究及发展前景. 唐永庆,许艳丽,张红骥,高亚冰,于德才. 2008

[17]生防制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 陈井生,宫远福,李海燕,于吉东,林志伟,周园园,李炜,来永才. 2018

[18]1株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等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测定. 张妙宜,陈志杰,陈宇丰,冯仁军,高祝芬,张锡炎. 2017

[19]硬蜱生防真菌制剂的研究及应用. 孙明,王晓燕,罗建勋. 2012

[20]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吴海燕,孙淑荣,范作伟,刘春光,杨天宇,王丽华.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