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宛菲

作者: 彭德良;杨玉文;何月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双重PCR;特异性引物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08 年 38 卷 03 期

页码: 263-2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研究了21个国内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群体和1个韩国马铃薯茎线虫(D.destructor)群体的rDNA-ITS序列,从21个国内群体中扩增出2个大小不同的ITS片段,分别约为940 bp和1 100 bp;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对发现其ITS区存在特异性差异,分别命名为A型和B型,其中18个群体DdTH、DdCL、DdJN、DdMY1、DdYX1、DdZZ、DdLN、DdDX1、DdFN、DdYX2、DDSX1、DdDX2、DdXY、DdLL、DdSX2、DdLY、DdMY2和DdPY的ITS扩增产物约为940 bp,称之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940 bp),3个群体DdSH,DdTS,DdYS为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1 100 bp)。设计构建并筛选出A型和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对特异性引物DdS1/DdS2和DdL1/DdL2,分别扩增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的特异片段252 bp和485 bp;引入D3A/D3B作为内标,设计出一步双重PCR检测技术;同时优化了检测体系和PCR反应程序。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不同型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

分类号: S435.31

  • 相关文献

[1]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耿丽凤,张东升,彭德良. 2011

[2]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similis)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耿丽凤,张东升,彭德良. 2011

[3]贝西滑刃线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林宇,王金成,张宇含,董立,顾建锋,李志勇. 2016

[4]特异性引物PCR鉴定鸡球虫种类与卵囊纯度的研究. 王鑫,韩红玉,黄兵,姜连连,赵其平,董辉,韩静芳. 2010

[5]两种常见外来入侵赤潮藻的PCR鉴定. 郑俊斌,张凤英,马凌波,陆亚男,马春艳. 2009

[6]烟草拟茎点霉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邢国珍,孙帅,李旭,邱睿,程琨,李博,陈佳敏,何雷,李淑君,郑文明. 2022

[7]基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西红花快速分子鉴别研究. 蒋超,袁媛,曹亮,金艳. 2015

[8]应用双倍PCR技术快速检测大豆胞囊线虫. S A Subbotin,Maurice Moens,唐文华. 2001

[9]香蕉炭疽菌rDNA ITS区的分子鉴定与检测. 杨腊英,黄华平,唐复润,胡美娇,张世清,黄俊生. 2006

[10]中国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徐幸,卓富彦,杨芳,袁斌,彭云良,郭荣,姬红丽. 2023

[11]甘肃党参中花生茎线虫的鉴定与记述. 倪春辉,李惠霞,刘永刚,韩变,石明明,魏雪娟,李文豪,徐雪芬. 2022

[12]副猪嗜血杆菌aroA基因自杀载体的构建. 贺云霞,徐慧,叶飞(等. 2011

[13]利用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6种棉花转化体的方法研究. 尹全,刘勇. 2017

[14]西瓜蔓枯病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戴富明,刘少华,任小杰,陆金萍,倪秀红,徐敬友. 2006

[15]橡胶树褐根病菌的分子检测. 梁艳琼,吴伟怀,李锐,郑肖兰,郑金龙,习金根,贺春萍,易克贤. 2016

[16]63份柚类资源S基因型鉴定. 韦壮敏,魏斯佳,陈鹏,胡健兵,汤雨晴,叶俊丽,李先信,邓秀新,柴利军. 2022

[17]亚麻耐盐碱ISSR标记引物筛选的研究. 赵东升. 2013

[18]胶质类芽胞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 王璇,马鸣超,关大伟,姜昕,李力,丁延芹,李俊. 2011

[19]基于环境DNA的长江中华鲟分布特征探究. 周权,杜浩,王洁,邵芸,闫振广. 2024

[20]橡胶树多主棒孢菌rDNA-ITS区的分子鉴定及检测. 刘先宝,蔡吉苗,潘羡心,高宏华,彭建华,黄贵修.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