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微孢子虫病的田间发生调查及其致病力测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容燕

作者: 王容燕;王金耀;曹伟平;杜立新;宋健;冯书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铃虫;微孢子虫;田间发生;致病力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8 年 23 卷 S2 期

页码: 248-25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1998-2003年对棉铃虫的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田间棉铃虫为中重发生,微孢子虫病呈现发生流行的趋势,第4代幼虫感染率达到49.0%,2001年之后,微孢子虫的感染率逐渐减少。该微孢子虫只感染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菜青虫,不感染粘虫、玉米螟和家蚕。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107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16 d死亡率达到100%,接种3龄棉铃虫,16 d死亡率为87.8%,可以达到控制当代种群和压低下代种群的目的;105~106孢子/mL的浓度接种2龄棉铃虫幼虫,当代羽化率为32.2%,13.3%,下一代幼虫死亡率为88.9%,100%,可以控制下一代种群。

分类号: S435.622

  • 相关文献

[1]微孢子虫对二点委夜蛾致病力研究. 张海剑,宋健,杜立新,杨云鹤,石洁. 2016

[2]感染微孢子虫的棉铃虫幼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 冉红凡,冯书亮,潘文亮,王容燕,党志红. 2004

[3]棉铃虫幼虫感染棉铃虫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冉红凡,冯书亮,潘文亮,范秀华. 2003

[4]影响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的因子. 冉红凡,潘文亮,冯书亮,范秀华,王容燕. 2003

[5]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棉铃虫幼虫的致病力. 吴孔明,郭予元. 2001

[6]柞蚕微孢子虫生命力及抵抗力的研究. 宿桂梅,丁杰. 2002

[7]柞蚕微孢子虫对柞蚕组织细胞的侵染及组织病变观察. 宿桂梅,丁杰. 2003

[8]寄生于槐尺蠖和银纹夜蛾的微孢子虫. 孙传信,李社平. 1990

[9]寄生于玉米螟的微孢子虫. . 1965

[10]虾肝肠胞虫研究进展. 郭琦,沈卫锋,楼宝. 2020

[11]国外微孢子虫治蝗兴衰概况. . 2005

[12]一株家蚕异型微孢子虫感染特征和分类地位. 黄旭华,龙江琼,蒋满贵,何强,黄深惠,董战旗,夏青,李田,潘敏慧,潘志新. 2020

[13]8种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中虾肝肠胞虫染色效果的比较. 常晓晴,王元,英娜,李楠英,黄倞,李新苍,周俊芳,房文红. 2019

[14]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及胚种传染性研究. 陈世良,高建华,陈海佺,黎永谋,邓欢,高翔,朱峰. 2016

[15]亚洲玉米螟大量饲养中微孢子虫病控制技术.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周大荣. 2003

[16]我国四省区熊蜂中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 陈文锋,李继莲,SCHMID-HEMPEL Paul,吴杰,彭文君,安建东. 2010

[17]蜜蜂及熊蜂微孢子虫rRNA基因研究. 陈文锋,吴杰,李继莲,安建东,黄家兴. 2009

[18]一种从藤粉蝶分离的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邢东旭,吴福泉,罗国庆,廖森泰,李庆荣,肖阳,唐翠明,李丽,杨琼. 2011

[19]黑条灰灯蛾分离的一种微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郑祥明,卢铿明. 2000

[20]熊蜂(Bombuslucorum)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李继莲,吴杰,彭文君,安建东,国占宝,童越敏.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