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继光

作者: 张继光;陈洪松;苏以荣;梁洪波;孔祥丽;张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被;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土壤水分;变异;坡面;DCCA排序;喀斯特地区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09 期

页码: 97-10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微地貌等环境因子对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应用植被数量生态学中的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DCCA)在一典型坡面上研究了表层(0~15cm)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取样时段内坡面土壤质量含水率均值介于21.36%~32.58%之间,季节变化明显,均呈现中等变异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明显的"四峰型"波动,土壤平均含水率以自然植被最高,撂荒地和坡耕地次之,人工林最低。DCCA的排序结果显示,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和裸岩率对坡地土壤水分变异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体积质量和坡度的影响次之,坡位和海拔的影响最小。鉴于喀斯特坡面地形及微地貌的复杂性,后续研究还需要加大采样间隔和密度,并综合考虑坡向、坡面曲率、汇水分布面积等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异的影响,并结合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探讨适应喀斯特坡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农业工程措施和生态重建模式。

分类号: S152.7

  • 相关文献

[1]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典型坡面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 刘建立,王彦辉,于澎涛,程丽莉,熊伟,徐丽宏,杜阿朋. 2009

[2]桂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热导率空间变化. 甘磊,马蕊,张中彬,程芳丽. 2017

[3]微波遥感地表参数反演进展. 施建成,杜阳,杜今阳,蒋玲梅,柴琳娜,毛克彪,徐鹏,倪文俭,熊川,刘强,刘晨洲,郭鹏,崔倩,李云青,陈晶,王安琪,罗禾佳,王殷辉. 2012

[4]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究. 张源润,蔡进军,李振永,王月玲,董立国,季波. 2006

[5]苏南某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农田土壤的多氯联苯污染现状分析. 孙灵湘,毛健,刘腾飞,杨代凤. 2019

[6]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谭玉兰,杨丰,陈超,莫本田,郝俊,周丽. 2019

[7]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白玲玉,曾希柏,李莲芳,彭畅,李树辉. 2010

[8]林鸡复合系统对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丁磊磊,王普昶,王志伟,谢彩云,莫本田,蔡一鸣. 2016

[9]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 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 2016

[10]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中的作用. 周雪荣,郭正刚,郭兴华. 2010

[11]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 肖金玉,蒲小鹏,徐长林. 2015

[12]退化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文海燕,傅华,赵哈林. 2008

[13]放牧家畜的践踏作用研究评述. 侯扶江,常生华,于应文,林慧龙. 2004

[14]基于改进水云模型和Radarsat-2数据的农田土壤含水量估算. 杨贵军,岳继博,李长春,冯海宽,杨浩,兰玉彬. 2016

[15]白蚁监控装置在不同环境下的诱集效果比较. 刘超华,周鹏,郑文艳,尹海辰. 2018

[16]荒漠草原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比较. 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 2013

[17]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家庭牧场草地利用单元划分. 乌兰,韩国栋,乔江,袁清,闫瑞瑞,王萨仁娜. 2014

[18]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与植被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进展. 晔薷罕,希吉日塔娜,常虹,刘思博,张璞进,刘欣超,殷国梅,温超,单玉梅,刘桂香. 2024

[19]宁夏草原蝗虫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马志宁,俞鸿千,王颖,朱猛蒙,张蓉,贾彦霞,魏淑花. 2022

[20]广西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植被与土壤特征及相关分析. 兰秀,刘永贤,宋同清,陈海生,曾馥平.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