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及咖啡制品中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邵金良

作者: 邵金良;刘兴勇;杨东顺;樊建麟;杜丽娟;王丽;汪禄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咖啡及咖啡制品;葫芦巴碱;绿原酸;咖啡因;比较分析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6 年 44 卷 02 期

页码: 158-163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生咖啡豆、烘炒咖啡豆和咖啡粉等样品中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同时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咖啡及咖啡制品中的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等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样品经甲醇-0.10%磷酸(50∶50)溶液超声提取后,过PTFE滤膜后在Shiseido CAPCELL PAK MGⅡ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以甲醇-0.10%磷酸(12∶88)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54,320 nm。结果表明,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在0.05~50.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5~0.999 8,检出限(LOD)为0.28~0.41 mg/L,定量限(LOQ)为0.81~1.16 mg/L;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的回收率分别为81.75%~117.2%,85.36%~112.4%和83.74%~110.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6%~9.94%,3.68%~11.2%和2.87%~8.5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葫芦巴碱、咖啡因和绿原酸是咖啡及咖啡制品的特征品质指标,绿原酸和咖啡因为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到64.932%;葫芦巴碱为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34.944%,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9.876%。以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对咖啡及咖啡制品样品进行分类,可将咖啡及咖啡制品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咖啡产品中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

分类号: TS273`S571.2

  • 相关文献

[1]42份海南咖啡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分析. 何安乐,黄丽芳,胡丽松,庞永青,王晓阳,伍宝朵,董云萍,闫林,李学俊. 2024

[2]咖啡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段仪,刘秦明,卢开华,刘丽静,杨芳,代佳和,李宏,胡永金. 2025

[3]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双波长同时测定咖啡及咖啡制品中10种化合物含量. 邵金良,杨东顺,樊建麟,刘兴勇,杜丽娟,王丽,刘宏程,汪禄祥. 2016

[4]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咖啡粉和速溶咖啡中的葫芦巴碱. 刘宏程,黎其万,邵金良,严红梅,兰珊珊. 2011

[5]2014“黔茶杯”名优绿茶主要品质特征分析报告. 周顺珍,郭灿,刘晓霞,周国兰,郑文莉. 2015

[6]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与绿盲蝽的互作影响. 杨春,李帅,陈正武,乔大河,陈娟,孟泽洪. 2019

[7]湖北不同地区绿茶中儿茶素与咖啡因含量比较. 金钰,周有祥,胡定金,赵明明. 2017

[8]联苯胺与咖啡因对紫露草微核的敏感性试验. 汪引宣,余瑞兰. 1990

[9]3种药物对老化卵母细胞4种母源mRNA水平的影响. 叶小芳,陈静波,侯敏,汪立芹,赵云程,林嘉鹏,黄俊成. 2010

[10]修复抑制剂咖啡因对韶关霉素产生菌的诱变效应. 薛伟龙,魏春妹,张春明,唐永兰. 1990

[11]咖啡及其制品中咖啡因HPLC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邹冬梅,袁宏球,吴琼,汤永娇,潘永波,徐志. 2014

[12]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在精子体外处理中的应用. 林金杏,阎萍. 2006

[13]离心萃取法测定茶叶中的咖啡因. 邵金良,黎其万,刘宏程,梅文泉,严红梅,兰珊珊. 2010

[14]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固相萃取技术同时检测饲料中氨苯砜和咖啡因的方法研究. 陆梅,赵雪宁,李宏,贺习文,李俊. 2022

[15]超临界流体技术脱除绿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的研究. 江和源,蒋迎,刘栩. 2004

[16]咖啡因对体外保存精子品质和受精力的影响. 张文举,余四九,才学鹏. 2012

[17]咖啡因与健康. 阿迪拉·赛买提,熊若谷,黄斯妤,周丹丹,甘人友,李华斌. 2023

[18]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测定. 李淑玲. 2011

[19]11种市售茶啤酒的品质比较研究. 李德超,丁小燕,王连星,吴杨,贾云耀,王雪薇,李喜书,曹婷,邹纯,尹军峰. 2024

[20]黔西南州不同立地条件下黄褐毛忍冬的生长发育与产量调查. 颜艳.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