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滩涂盐肥耦合对甘薯生长及土壤氮素营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冲

作者: 刘冲;王茂文;邢锦城;丁海荣;朱小梅;赵宝泉;董静;温祝桂;洪立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盐肥耦合;鲜薯产量;土壤氮素营养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7 年 30 卷 09 期

页码: 2024-20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沿海滩涂种植甘薯不仅可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沿海滩涂土地资源。本文重在阐明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盐肥耦合对甘薯生长及土壤氮素营养的影响。【方法】本文在盐碱地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土壤盐分上增施氮肥,甘薯及土壤氮素营养的盐肥耦合效应。【结果】(1)1.0~2.1 g/kg(S_2)的土壤盐分水平下,甘薯生长与0.5~1.0 g/kg(S_1)盐分水平差异不显著。盐分增大到2.1~3.2 g/kg(S_3)、3.2~4.0 g/kg(S_4)水平,甘薯生长受到抑制。增施氮肥后,土壤盐分的抑制作用得到显著缓解,甘薯各项生长指标及鲜薯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经盐肥耦合作用,土壤盐分为1.0~2.1 g/kg,施氮量为50 kg·hm~(-2)的种植条件(S_2N_2)最有利于甘薯的生长和鲜薯产量的积累。(2)土壤养分含量随着盐分的增大而下降。氮肥的施入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在50 kg·hm~(-2)(N_2)、100 kg·hm~(-2)(N_3)水平下,土壤有效氮、全氮及微生物氮含量显著提高。0.5~1.0 g/kg(S_1)、1.0~2.1g/kg(S_2)的土壤盐分上氮肥的增产效应较显著,且土壤有效氮的氮肥增产效应大于土壤全氮含量。(3)NAG、LAP活性随着土壤盐分、施氮量及甘薯生长期的变化而变化。甘薯的生长促进了土壤NAG、LAP活性的提高。0.5~1.0 g/kg(S_1)-2.1~3.2 g/kg(S_3)土壤盐分下,甘薯生长期30 d之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NAG、LAP活性变化不显著。当生长期达到30 d时,LAP活性提高,酶活呈现N_3>N_2>N_4>N_1的趋势,且差异显著。当生长期达到60~90 d时,各施氮量下的NAG、LAP活性差异显著提高,呈现N_3>N_2>N_4>N_1的趋势。当生长期达到125 d时,NAG活性开始下降,LAP活性仍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3.2~4.0 g/kg(S_4)土壤盐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AG、LAP活性变化不显著。【结论】在盐碱地上增施氮肥,其土壤盐分与肥料养分的耦合作用对甘薯的生长发育、鲜薯产量、土壤酶活及养分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土壤盐分为1.0~2.1 g/kg,施氮量为50 kg·hm~(-2)的种植条件最有利于甘薯的生长和鲜薯产量的积累;种植甘薯及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NAG、LAP酶活性,增加盐碱地土壤养分,从而促进沿海滩涂生态修复,改善沿海滩涂生态环境。

分类号: S158`S531

  • 相关文献

[1]贵阳鲜食甘薯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杨航,李晓慧,李云. 2018

[2]扦插期、生育期对鲜食甘薯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邵晓伟,吴列洪,张富仙,余文慧,李诚永. 2019

[3]淀粉型甘薯品种鉴定比较试验. 程国平,赵继献,傅玉凡,杨顺国,安兴智,杨正娟,聂志钦. 2021

[4]栽插密度和EBR浓度对甘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罗元凯,李染秋,李宜蒙,唐维,刘亚菊. 2024

[5]不同肥密条件处理对甘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 2011

[6]苏北沿海滩涂盐土上油葵盐肥效应研究. 洪立洲,隆小华,刘玲,李青,李洪燕,孙磊,刘兆普. 2009

[7]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葵生长及离子分布效应研究. 罗以筛,隆小华,黄增荣,刘玲,李青,李洪燕,孙磊,刘兆普. 2010

[8]苏北沿海滩涂盐肥耦合对马齿苋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茂文,刘冲,丁海荣,朱小梅,邢锦城,赵宝泉,董静,洪立洲. 2016

[9]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菜产量及离子分布的效应. 黄志勇,顾闽峰,王乃顶,王伟义,费月跃. 2017

[10]海水灌溉下北美海蓬子盐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王茂文,洪立洲,刘冲,丁海荣,朱小梅. 2011

[11]滨海盐碱环境下盐肥耦合对续随子荧光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刘冲,王茂文,邢锦城,丁海荣,朱小梅,赵宝泉,董静,洪立洲. 2016

[12]苏北沿海滩涂海滨锦葵盐肥耦合效应研究. 洪立洲,王茂文,丁海荣,朱小梅,刘冲,邢锦城,赵宝泉. 2012

[13]海水灌溉下北美海莲子盐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王茂文,洪立洲,刘冲,丁海荣,朱小梅. 2011

[14]硼钼营养对马铃薯鲜薯产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李军,李祥东,张殿军. 2002

[15]淀粉型甘薯品种鲜薯产量和淀粉收量比较.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边晓峰. 2019

[16]垄距对广薯87藤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 何素兰,周全卢,刘莉莎,黄迎冬,杨洪康,王梅,李胜,李东波,李育明. 2017

[17]不同生态环境木薯高产高效栽培分析. 赵大伟,宋记明,刘炜林,孟凡来,邓国军,黄兴粉. 2021

[18]种茎排布对木薯鲜薯产量与薯构型的影响. 魏云霞,刘丽娟,黄洁,王娟,李天,何冯光. 2021

[19]甘薯新品种赣薯8号. 兰孟焦,肖满秋,潘皓,卢凌志,侯隆英,葛瑞华,吴问胜. 2024

[20]北移江西种植的木薯品种鲜薯产量及淀粉品质差异研究. 袁展汽,林洪鑫,古碧,李开绵,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