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黄花菜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一凡

作者: 马一凡;于恒和;黄峰;强宇;韩东;贾启;张春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花菜;理化指标;营养成分;挥发性风味成分

期刊名称: 中国调味品

ISSN: 1000-9973

年卷期: 2023 年 48 卷 012 期

页码: 25-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不同地区黄花菜的品质及风味差异,以湖南衡阳市祁东县(QD)、山西大同市(DT)、甘肃庆阳市(QY)3 个不同地区所产的干制黄花菜为材料,测定黄花菜的各项品质指标及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花菜中,大同黄花菜的L*值较低,庆阳和祁东黄花菜的a*值较高;蛋白质含量以祁东黄花菜最佳,达 13.96 g/100 g;大同和祁东黄花菜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分别为 5.74%和 5.79%.黄花菜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变化幅度分别在 0.35%~0.49%和 0.98%~1.07%之间,总黄酮含量以大同黄花菜较高,庆阳黄花菜最低;总多酚含量以祁东黄花菜较低;维生素 C 含量以山西大同黄花菜最高,为 0.36 g/100 g,湖南祁东黄花菜最低,为 0.24 g/100 g.电子鼻结果表明,3 个地区的黄花菜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主要由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差异导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果显示,共检出 73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庆阳 44 种、大同 30 种、祁东 42 种,包括醛类、酮类、酯类、醇类、酸类、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 7 种,其中酮类为庆阳黄花菜中主要挥发性成分,醇类为大同和祁东黄花菜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地区黄花菜在挥发性成分上差异显著.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le,OAV)结果显示,庆阳黄花菜共有 16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 OAV≥1,主要为癸醛、α-紫罗兰酮;大同黄花菜有 7 种,主要为壬醛、β-紫罗兰酮;祁东黄花菜有 17 种,主要为 2-壬烯醛、(E,E)-2,4-癸二烯醛.基于黄花菜的品质指标与挥发性成分相关性分析,发现蛋白质、多酚、类胡萝卜素均对黄花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分析说明,在营养价值方面,大同黄花菜具有较大优势,从风味角度出发,甄选出庆阳黄花菜,以期为今后黄花菜的综合利用以及黄花菜酱类、调味品类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55.1

  • 相关文献

[1]腌制方式对卵形鲳鲹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张进伟,胡晓,陈胜军,吴燕燕,王悦齐,潘创,黄卉. 2021

[2]真空低温油炸和真空冷冻干燥对香菇脆片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高兴洋,安辛欣,赵立艳,杨方美,裴斐,杨文建,任鹏飞,刘同军,胡秋辉. 2015

[3]不同杀青温度及制干方式对黄花菜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张清云,李明,安钰,刘华. 2018

[4]移栽密度调控对黄花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张清云,龙澍普,安钰,刘华,李明. 2020

[5]不同品种黄花菜营养与功能成分差异性研究. 曾继娟,朱强,王娅丽,刘静,张清云. 2024

[6]贮藏温度对鸡毛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乔勇进,高春霞,甄凤元,王晓,钟敏增. 2018

[7]西藏不同地区蜂蜜的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分析. 马才仁卓玛,陈新兰,扎罗,王文峰. 2020

[8]荔枝果汁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 徐玉娟,温靖,肖更生,吴继军,陈于陇,林羡,唐道邦,张岩,万鹏. 2011

[9]尼勒克县不同产区的新疆黑蜂蜂蜜理化性质与营养成分分析. 师丰丰,周金慧,孙丽萍,杨才学,张致豪,李熠. 2021

[10]骆驼乳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 拉扎特·艾尼瓦尔,贾娜,阿米妮古丽·阿不来孜,古丽努尔·马哈提,买坎·沙力,木拉提别克·艾贝吾. 2022

[11]贵州绿茶挥发性风味成分特征分析. 李俊,蔡滔,兰鉴,袁旭,周雪丽. 2017

[12]不同香型芝麻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唐晓丹,秦早,杨冉,陈晓岚,范璐,屈凌波,黄纪念,张勋. 2013

[13]不同加工方式对大球盖菇水提液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卢琪,薛淑静,杨德,王少华,李露. 2021

[14]3种不同保鲜方法对香椿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林少华,崔梦娇,陈存坤,张慧杰,贾红亮,罗红霞,邓毛程,许文涛. 2019

[15]3种坚果油的挥发性成分提取及关键风味成分分析. 贾潇,周琦,杨旖旎. 2020

[16]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的响应面优化制备和品质评价. 张晋,谭芦兰,陈伊凡,李欢欢,唐宏刚,陈黎洪,姚云昕,刘旭明. 2020

[17]水产品挥发性风味成分提取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刘纯友,李子娟,殷朝敏,凌江,董凯. 2017

[18]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 杨婷,王智能,杨柳,应雄美,尚试雄,崔杰,沈石妍. 2022

[19]电子鼻结合HS-SPME-GC-MS分析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徐远芳,张祺玲,黄高柳,周毅吉,郭峰,李文革,杨常林,彭玲. 2022

[20]福建6个香牙蕉品种(品系)后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张帅,吴水金,林宝妹,李海明,吴妙鸿,戴艺民.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