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种植结构及氮盈余的时空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紫薇

作者: 杨紫薇;尹高飞;赵海璇;朱聪;马文奇;王佳宝;习斌;李文超;刘宏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氮;种植结构;氮盈余;时空特征;白洋淀流域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11-11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种植业氮素过量投入造成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该研究以白洋淀流域核心区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以粮经比为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从氮素平衡角度考虑,探究白洋淀流域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白洋淀流域种植结构时空变化明显,时间上,研究期内白洋淀流域粮经比总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4.47~5.72);空间上,距白洋淀淀区距离越大,区域内粮经比越小,临白洋淀区粮经比(15.11~19.23)明显高于白洋淀上游粮经比(2.44~2.64);2)白洋淀流域种植业氮盈余量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研究期内白洋淀流域种植业氮盈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6.29~18.49)×10~4 t);空间上,各区域种植业氮盈余量表现为:白洋淀中游((10.39~14.48)×10~4 t)、白洋淀下游((4.35~7.09)×10~4 t)、临白洋淀((2.24~2.64)×10~4 t)、白洋淀上游((1.51~2.58)×10~4 t);3)白洋淀流域种植业氮盈余强度与粮经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其中,研究期内某一区域粮经比基础值越小,其上升幅度越大,种植业氮盈余强度下降幅度越大;4)通过调控粮经比可明显改变区域内种植业氮盈余强度,如将白洋淀中游粮经比调整到12.13~17.79,其区域内种植业氮盈余强度可由Ⅳ级水平(>220~260kg/hm~2)降低到Ⅱ级水平(≥140~180 kg/hm~2)。因此,基于区域种植结构与氮盈余强度的关系,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调控氮盈余强度,从而控制氮盈余量以降低种植业氮素投入的环境风险。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流域和其他流域种植业氮素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X71%X52%F326.1

  • 相关文献

[1]基于水资源状况的河北低平原种植结构调整. 李志宏. 2003

[2]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及长势监测. 黄青,唐华俊,周清波,吴文斌,王利民,张莉. 2010

[3]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杨晓光,曲辉辉,冯利平,黄彬香,王靖,施生锦,武永峰,张晓煜,肖小平,杨光立,李茂松. 2009

[4]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的中国南方作物干旱时空特征. 黄晚华,隋月,杨晓光,代姝玮,曲辉辉,李茂松. 2014

[5]利用交叉信息熵模拟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空间分布. 唐鹏钦,杨鹏,陈仲新,李正国,游良志,刘珍环,吴文斌,姚艳敏. 2013

[6]基于产量及环境友好的玉米氮肥投入阈值确定. 张君,赵沛义,潘志华,段玉,李焕春,王博,景宇鹏,董智强. 2016

[7]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研究. 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叶春,黄俊宝,孙滨峰,王康军,曹中盛. 2019

[8]白洋淀流域核心区农牧系统未利用氮量及空间分布. 赵海璇,张亦涛,李文超,马文奇,翟丽梅,居学海,陈涵婷,康锐,孙志梅,习斌,刘宏斌. 2023

[9]赣南脐橙园氮素投入特点及氮素平衡研究. 淳长品,彭良志,江才伦,曹立,凌丽俐,付行政. 2015

[10]向日葵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1

[11]1980—2013年河南省粮食生产特点及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张会芳,尹海燕,冀保毅,卓文飞. 2017

[12]河北省1949~1998年种植制度演变分析. 杨金深,孙丽敏. 2000

[13]基于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协同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查. 曾志康,谢国雪,骆剑承,覃泽林,兰宗宝. 2017

[14]德州地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降水吻合性及种植结构优化探讨. 左余宝,唐继伟,田昌玉,吕淑英,魏波,杨秀芹,高清. 2008

[15]2015年2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国内篇. 娄珊宁. 2015

[16]新疆兵团粮棉油糖种植结构调整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鑫,王刚,梁飞,王国栋. 2015

[17]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的民勤县种植结构效益对比分析. 高雅灵,林慧龙,陈磊. 2019

[18]我国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近期变化. 袁璋,许越先,刘爱军. 2005

[19]2016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胡安. 2016

[20]中国种植制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综述. 王华英,胡海棠,李存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